1. 不管你是学生党,还是工作党,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形?
——写论文:找了各种资料,网络的纸质的都有,看到的时候觉得特别适合做论文引用或者打开了写作思路,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写进论文。然后导师看了说你这个有点不太对劲或者引用出处有问题,拿回去改改。你望着十几本引用文献的书籍回想不起来出自哪里,又得一个个找而且基本很难找到;或者你根本记不起来,当时找的哪个网址有自己要的东西,凭着零星的回忆搜索,很是痛苦。(学生党)
——写方案:头脑风暴的时候提出了N种方法,大家都拍手叫好,你毫不犹豫选了一个作为项目方向,找了各种参考资料你引用了某句“名人名言”,完成了初稿。领导看了觉得方向完全错误或者询问你引用的语言出自哪里,是否有权威性,你修改时却怎么也想不起当时讨论的几个方向或者你从哪里找到的那句“名人名言”。(工作党)
修改的是不是想哭?想砸电脑?抱怨论文这么难写,方案项目这么难做?灵魂拷问自己好多遍???
相信很多都经历过或者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我自己真的遇到过这个问题。我相信做广告、做设计、做乙方的朋友,对这个更是感同身受——明明想要的是一颗豆子,我花那么多时间做了一个大西瓜,最后还是说要那颗豆子,改了几十稿,我去哪里给你找啊???对此,除了保存好每一稿以外,我还从最近自我学习的总结和从工作思考中发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学会做摘录。这让我从效率、从积累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2.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上翻译课时,我会陆续将自己作业遇到的一些术语和好的表达,做一些简单摘录。比如营销文案这个就很必要(不论是鞋服还是房地产、汽车)讲究语言得体且优美,很多英文词虽然平时见得多,但是却不一定知道中文的表达,或者更好的表达,也不是自己的语文水平就很差,但是一时半会是很难想起来的,因为很多好的表达是转瞬即逝的。
所以我对一些好的表达在EXCEL做了摘录,并且按题材分开,方便以后做到类似的翻译可以很快找回类似的灵感,并用上一些好的表达。办法虽然有点笨也花点时间,但是却好用,经过第一次的痛苦过程之后,发现脑子里有些许优美的辞藻了,第二次第三次就会觉得越来越顺利,能更快调动脑子的存量。
3. 摘录帮助你形成系统概念
工作中,由于经历过多次方案修改的痛苦过程,每次修改都会需要用到之前你搜索过却没有保存的资料,如果每次都需要重复第一步的步骤,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自己没有积累,无法形成系统概念。开始的时候我也是没有想到这种办法,最近开始尝试发现有不错的效果,自己一目了然。
4. 迈开第一步,尝试做起来
现在反而很后悔,自己在读研期间(我是学习法律翻译的),没有想到这个好办法积累起来自己所学的法律翻译好表达和术语,以至于我现在要花时间重新捡起来。对于该如何提高语文或者翻译水平,我想除了多读以外,多摘录也是必要的方法。尝试去这么做吧,迈开第一步,只有自己真正做了才有体会它的效果和帮助。没有输入哪有输出,相信一直坚持这个习惯会有出奇的效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阿七倍倍的春天】,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觉得这个对你有帮助,欢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