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羡慕的自由职业的真相 2-1
2015年发布的“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中,“自由职业者”第一次登上榜首,取代了“政府官员”,成为第一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成为自由职业者。但是你环顾四周,有多少人是自由职业者?这些人的状态到底好不好?
为什么人们喜欢自由职业者,因为这个名字有两个非常诱惑的字: 自由 。
而有些人之所以不辞职自己干,一方面因为组织给了他们宽松的环境,一方面因为他们意识到,个人的能力要在组织的平台上才能更加放大,自己成就了组织,组织也反过来成就自己 。
自由职业的本质其实不是自由,而是职业能力。人与职业(组织)的关系有三个层次: 雇佣-不得不为你干;交易-选择为你干;共创-我们一起干 。自由职业态就是达到了自由交易的状态
自由职业者的三个阶段: 一开始起步阶段,积累声誉和客户群,建立互信关系;中期稳步提高价格,通过观察和谈判,逐渐筛选客户;到了第三阶段开始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反过来挑选客户。
是一种“ 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 ”的能力。能力包括三个部分:
产品能力: 把能力封装成产品的能力
营销能力: 把能力卖出去的能力,也包括“个人品牌”
运营能力: 自我管理、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基本的财务、法务能力
拥有这些能力,你完全拥有了随时自由交易的能力。这就是自由职业态。
他可以选择待在公司,也可以选择自由出去。相比那些为了生计不得不劳累奔波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才是终极自由的。
一个人的营收收入无非三个方向: 单价 X 人数 X 重复购买
1. 提高产品能力,提高水平、质量,或者增加附加值,能提高单价。
2. 提高媒体能力,能够让更多人知道你,传播口碑能提升重复购买。
3. 提高运营能力,能够提升自己的效率(降低时间成本)或者让更多的人和你一起干。
自由职业态也许是这个时代个人和组织最好的站位。平时可修炼,进可以共创,退可以自保,相忘于江湖。一个项目给予了你自由做决定的权力,但同时你也要承担做决定后的责任。之所以给你这个责任,是因为大家认为你有这个能力
那些抱怨自己深陷公司不得不超限度地工作、没有时间学习的人,其实你要意识到,不是公司不好,而是你并没有谈判的自由,也没有换一个的自由。简单来说,是没有这个能力。也许这并不是你喜欢的选择,却是跟你现在能力最匹配的选择。而你现在的能力,都是你过去每天选择如何用你时间的结果。换句话说:你的现状,是你过去“自由选择”的结果。
自由=责任=能力=过去的选择
过去已经没得选了,但你可以为当下做出选择,为往后的自己,创造自由的能力只要你的选择是自由的,你总是会有自由的。自由职业态的自由,是指自己的能力达到了能与企业自由交易的程度的状态。
>>如果你问我,羡慕自由职业者吗,最羡慕他们的哪些特质?我会说: 羡慕,羡慕自由两个字,时间、内容、弹性。但自由两个字的背后,可能也代表着没有人为妳保底,这些方面的自由,同时也代表着对自己的负责,好或不好都只能是自己造成的,没有老板让你骂了。所以羡慕的同时,进一步思考,也同时感受到压力。
>>说起我距离自由职业态的能力要求,在金融的岗位上,有基本的运营能力和产品能力,但是都还需要再深化,而营销能力是最不足的。之前一直认为选择了大企业,自己就是依附在一的大的组织平台,一旦脱离组织,可能就会大幅的失去价值,就像钢铁人失去的机械盔甲。但读了古典老师的专栏后发现,其实这只是自己视野不够开阔造成的谬论。之前提到到过的,现今的职场能力开始出现个人时代体系的模式,圈子X能力X特色,在职业的各个阶段,都能用这个模式打造自己自由职业态的能力。
>>如果有一天达到了自由职业态, 该考虑自由职业,还是进一步与企业更深程度合作?我会进一步与企业更深度合作,我认为我喜欢自己的能力透过组织放大得以发展的型态,有些人属于开创型人格,这类型的比较有足够的动力开创自身的事业版图,但我自认动力没这么积极,而组织组一些礼仪规则有时是我自己颇能接受的,所以我会选择与组织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2-2比投资更需要组合的,是组合式工作
一个有自由职业态的人,可以选择在组织里面继续工作,也可以自己出来成为自由职业者,他拥有更大的自由。而“ 组合式工作 ”,被认为是最适合自由职业的工作方式。
仅仅依靠工作来支撑的人生不够完美,无法装载下自己的热情、奉献还有对于家庭的责任。我们可以尝试一种叫做“组合式工作”的方法,他把自己的工作分为: 有薪工作、学习工作、家庭工作和义务工作4个部分。
如果做不到以一年为单位,一周也是有可能的。一位老师就这样安排自己的工作——每周六日铁定在家陪孩子,平时晚上从下班以后到九点半之间,她找了阿姨来带孩子,安排自己的学习,白天的时候一半时间用来工作,一半时间用来学习。这也是一个小的组合工作。
组合式工作很好地避免了一般的自由职业者最大的几个问题——缺乏归宿感、与社会不接触、工作缺乏意义感、以及没有办法持续地学习。
>>若以时间来计算,先扣除每天7小时的睡眠时间,一天约有17个小时可以使用。以周计,工作约50%、学习约8%、家庭约14%、剩余约28%,剩余这部分,我暂时把它称为义务及生活,因为我暂时想不到太多具有义务性的事情且我觉得它是可融入于生活中的。(每周/小时,工作约12*5天、学习约2*5天、家庭约8*2天、生活约4*7天)
>>期待自己的组合式工作的4个部分的比例: 工作约45%、学习约15%、家庭约14%、义务及生活约26%,现实和期待之间做些转变,主要是降低工作的时间,多些投入于学习,希望可调整为工作约11*5天、学习约3*5天。(看起来仅是调整一个小时而已,但怎么总觉得工作时间减一小时颇容易,学习时间增一小时有难度~哈哈)
2-3你的职业,还有什么可能?
除了自由职业态、组合式工作这两种常见的未来的工作方式,有没有更多的职业形态?
第一种:在地青年
跨国公司有一个说法,叫做“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think global make local ,职场也是一样。在所有人都涌向大城市的同时,有一股新的力量,年轻人开始思考在都市以外拥有自己的生活舞台,回到当地发展,以“在地生产,全网销售”的方式发展自己的事业。
互联网和物流的发达给了所有二三线城市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当地特色和互联网+有很多可能性;
随着消费升级,真正特色的、自然的当地优质资源正在变得越来越稀缺;
第二种:新工匠
今天随着消费升级和第三产业越来越发达,中国的匠人正在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服务业不像传统的工业农业需要大面积协作,基本上一个人就搞得过来,同时产量有限。这个时候,优秀的手艺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值钱
第三种:社会企业与公益
年轻人暂时经济压力小,追寻社会意义感,可以考虑加入现在比较流行的社会企业(以商业的组织的方式完成社会问题的组织),或者在你的企业做有社会效益的事。
京东最近就新推出一个特别好的做法。旧衣回收的公益活动,你可以一键呼叫京东快递小哥上门取旧衣物,然后他们会把这些衣服交给公益组织再分发给。你身边有哪些社会问题?有什么是你可以通过公益、社会企业或企业的公益活动解决的呢?这背后也有新的职业机会。
三种现代工作者内驱的动力:自主、精专以及意义感。这三种越来越流行的未来的职业可能性,和以往的通过行业、专业、工作经验定位的方式不同—— 在地青年通过地理资源定位,手艺人通过自己痴迷的一门领域定位,而公益和社会企业通过身边你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定位。随着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世界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多样。
>>这三种职业形态,让我比较有感悟的是在地青年这块,我的家乡是个以信息及电子产业为主的地区,早期经济起飞工商发达,人们都到大城市里工作,农村及山区都剩下老人或是一般农民,平均年龄较都市高出许多。在消费升级、互联网发达的的今日,农村及山区有了新的可能-精致农业,许多地方都有合适的农作物种可供耕作,气候普遍降水充足阳光饱满,很适合农作生长,在消费升级的今日,愈来愈多人愿意出高一些的价格购买高质量、有机、无农药的农作品为食物。而农产品若结合文创构想营销,将赋予产品额外的文化价值,提升消费者的感受与农作者的收入。在互联网普及和物流发达的今日,小农经济的品牌及宣传成本大幅降低,较有机会以个体户经营,而非传统冗长复杂且受限在地通路的传统农产批发通路绑桩,而新事物做容易接受的执行者即为青年。
除了这三种,你有没有看到其他的职业可能性?
(本文是得到app专栏-超级个体的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