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估计是姐姐记错了标题,我怎么也找不到那篇文章——《3厘米的努力》。
据姐姐说,那文章讲的是一个著名作家成名之前,写的文屡遭退稿,他不气馁,越挫越勇,更加勤于笔尖耕耘,终于熬得出头日。作家把往日被退的稿子收集起来量了一把,有3厘米高。
八九年前姐姐说这话,也是为了鼓励退稿专业户的我:你的努力还不足3厘米,要加油!会成功的!
今天我自己上网搜,怎么也找不到文章,却在不经意间看到另外一个故事:
竹子,三年的时间,才区区长出3厘米。但是从第四年起,却以每周15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着,长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
原来竹子在最初的三年,是把自己深深扎根于土壤数百米处,牢固自己的根基,然后才调转方向,一鼓作气迎着阳光向上冲刺。
02
著名作家叶兆言在接受采访时语出惊人——才华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熬到一百万字。
现在假设,有100个人要写文章,日更一年,365篇。
那么其中50个人的心态都是:“算了,有时间再说”,或者“下次!下次我一定动笔写”;
其中有30个人犹豫一阵,决定小试一下,但还没怎么开始写,就觉得太难太烦,还不如刷刷微信,于是放弃;
其中有12个人推进了计划,但是由于种种阻碍的原因,停下脚步;
其中有5个人,在计划之后完成了个大概,30篇,45篇或60篇,获得少许成就感,就此止步;
只有最后3个人完成了挑战。哪怕没有坐拥多少粉丝、收获多少点赞,关键是,这3个人没有放弃。
叶兆言说,年轻人写文章很容易的,一个年轻人有才华都很正常,写作总归需要有点才华的,但这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不能熬到一百万字。
03
说来也巧,叶兆言刚开始写作的前几年,退稿信都能塞成枕头了。这摞起来,肯定不止3厘米。
他说,刚开始写作的五年里,很不顺利。他始终在写,但发表不了。但这五年的历练很重要,就像是一场爱情马拉松,时间考验了他跟文学的爱情,因为很多人经历五年的挫折,就心生退意,但他没有,他坚持下来了,他尝到了甜蜜!后来有了《叶兆言文集》《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等各个“孩子”。
我们都知道赵星,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她在否定和质疑声中,磨剑十年,将自己打造成最优质的个人品牌,两登作家富豪排行榜。
剖析赵星的成功,是个个例,但偶然之中又蕴含着必然。你说赵星在自媒体时代来临之前就准备着了,我说有多少人和她一起准备着,甚至更前于她,但有多少人跨过5年、10年这个门槛?更多人是倒在了成功的黎明之前。
04
我写作,是慢慢抱有功利心的。
以前一直想出版自己的书,从20岁,又推到23岁、25岁,不知道将来30岁了,这个梦想能不能实现。
而现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如果五年后、十年后,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被机器人替代,那时我能不能拥有不被取代的武器?
我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了,没有其他才艺,只有一直一直在写的文章,可以一试。
前天我写完文章,突然很烦躁,因为我发现自己虽然一直在写,但只不过同一个套路复制到不同文章而已。算上我发表在其他平台的文,都用一样的笔触在写。
有没有统计,自己看了多少文?
看的时候有没有在思考,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是选题,还是结构,还是内容?
如果是自己来写同样一个主题,会怎么写,写法和作者的相比,有什么差距和不足?
答案都是否定的。然而写好文,还远远不止这些思考和努力。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都在闭门造车,难免悲从中来。
05
但悲伤有什么用呢?还是得找办法。除了以上各种反省,还要徐徐的努力。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那些音乐名人,那些奥运冠军,在最初的音乐和体育训练中,前期都是大量、枯燥的练习和动作,以至于后来,他们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动作都不需要想,就可以自然发生。
作家顾一宸曾在文章里写到,经常有读者给他发私信,问怎么自己的文章上不了公众平台首页,怎么自己写的文章没有他的好?顾一宸就点到读者的主页一看,好家伙,只写了三四篇文章,五六千字,就想上首页,就想写得和他一样好了?完全无视顾一宸275篇文章,共计71万字,这还不包括他写的其他一些没发表的文章。
梦想没那么容易实现,成就不那么容易取得。小野二郎坚持捏寿司50年才成了“寿司之神”,周星驰跑了10年龙套才成为“喜剧之王”。
那些最后走到大欢喜的人,不论起初是否另有选择,途中通常都会有深沉艰苦的付出,和咬牙切齿的坚持。
先给自己5年的坚持,百万字的目标吧。
你会喜欢更多的文章:
生了女孩,再生个男孩就能挽救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