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Vivi:一名后现代心理学成长教练
看题目有点拗口哈!那就拗口吧,对不住啦!
蒋勋,我很喜欢的美学大师(真有不知道的找度娘),最早我在喜马拉雅APP听他的音频节目《蒋勋细说红楼》(现在变成收费栏目了,我那时还是免费的,赚到了,狂笑三声),很是喜欢,也推荐给了很多朋友。除了他解读的《红楼梦》角度独特,其对很多衍生出来的历史人物的解读也让人津津乐道。特别让我喜欢的是,他对一些汉字的解读,比如古代供人休憩的凉亭,他说:“亭,在古代是让你停下来休息的意思,因为亭子常常建在一个花园风景最好的地方。而通常花园中的小路都设计得弯弯曲曲,就是让你慢下来,不要急于到达,才能更好地欣赏到美景。”听完深以为意,心想:“这位大师,您说得很对。”
对,蒋勋在我心目中算大师。 但我今天说的大师不是他。
先交代一下,我是一名后现代取向的心理教练,常常用 一些提问的方法,陪我的来访者去到他想要去的地方,在提问前,有一个很重要的状态,就是“Not Knowing”,保持不知道的好奇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他身上一定有一些也许自己都不知道的能力、资源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我们心理教练要做的就是帮他发现这些能力、资源。
在做这份工作前,在孩子面前,我也算比他级别高一点的专家,当我经常表现得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时(其实我就是一个文科生,爱读点书,在孩子面前卖弄一下还是可以有),儿子经常张大嘴巴,很崇拜地说:“妈妈,你好厉害,你怎么什么都知道。”这时候我就假装很淡定地帮他合上下巴。
直到有一天,我学习了心理教练后,就尝试在家里用这个方法,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再后来我的专家地位不保,家里多了一个吴大师。
前几天,儿子问我:“妈妈,为什么我怎么也分不清道理的道和到达的到?”我就好奇地问他:“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分得清呢?”他思索片刻,便开始回答:“道理的道是走字底,意思是道理没那么快能让人懂,需要思考一下,就像走路一样,是个过程;而到达的到是立刀旁,就是立刻的意思,表示你到了的那一刻,是比较快的感觉。”他怕自己说得不够清楚,就用手比划了起来。这时候轮到我扶下巴了。这个回答真是妙啊!
还有一次,我在画画,儿子也兴冲冲地跑来想跟我一起画。我说你只能画一会了,因为你作业做得太久,时间太晚了,得睡觉了。然后他就感慨地说:“每天时间过得太快,而好玩的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用啊。”我就调侃他,问:“那下次时间要够用的话,你得做点什么呢?”他说:“我得做好计划、安排,把时间利用好,特别是做作业的时间,这样才能有空玩。比如,在学校时,我就利用一些时间,把一些作业做掉,这样回家后作业就变少了,我就有时间玩了。”孩子都是明白人啊。
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当我开始不知道时,孩子开始知道得更多,他会用自己的独特的方法解题,对一些人一些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加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还会来指导我的工作,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也学会提问,比如,看我在看《活着为了讲述》时,他会来问:“你为什么喜欢看这本书啊?能不能和我分享一下啊?”看我看一部电影时,也会来问:“这部电影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啊?”看我想事情,一筹莫展时,也会开导说:“再想想看,有什么办法。”
在生活上示弱时,孩子开始更多关心我,安慰我,鼓励我;在学问上示弱时,孩子更多开启智慧的大门,更独立思考、更勇于探索,虽然很多时候解答也荒谬地让人捧腹不已,离正确答案差之千里,但是,这世上真的有多少正确答案么?更多只是多角度观点的呈现罢了。
我很幸运,在我保持不知道时,不知不觉地开启了一个宝藏,蓦然发现,呀!里面坐着一位“大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