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期待和兴奋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走进一个陌生的课堂,因为激动和兴奋忘了是孤身一人。但去那里感触最深的却是,孤单。拼房的室友让我很受伤,不冷不热高高在上。一贯的依赖思想,希望自己身旁有一个陪伴,不然会显得很孤单。外求不得,于是向内寻些力量,谢谢力量足以应付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晨跑,但内心深处还是期待,与人连接。
深深地看到了,一个孤单的自己。为什么一向性格随和亲切友好?答案是一个内在孤单的小孩,期待通过与人连接,忘记了孤单,或者证明自己不孤单。
回头看看那个孤单的小孩,从小的命运注定了一生的底色就是孤单。从记事起就没有了父亲,在与叔叔和妹妹争夺母亲的爱,一个人孤军奋战,当求之不得,在心里渐渐的这个家划清界线,他们是一家,我不是。这样的一个局外人,又在初中时,被推到了大姨家,当时叔叔和妈妈逼我改口,叫叔叔为爸爸。所以当时几乎是逃到大姨家的。那个家,我知道更不是我的,深深地孤单浓浓的缠绕了我三年,度日如年。有家不能回,虽然不确定属不属于我。在别人家里,寄人篱下,生不如死。从小经历了父亲丢弃下的孤单,母亲冷漠忽视下的孤单,被家人推出去的孤单,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但小学的我,不太受同学喜欢。说我太逞强脾气大。为什么小学的我经常被孤立呢?说我凡事都要争个赢,不懂得体谅、迁就别人。虽然在家里缺乏关爱、缺乏关注、缺乏陪伴。但从来和妹妹发生冲突,妈妈和叔叔都是让妹妹迁就我,让着我。这种模式,让我以为全世界都应该如此对我。所以在和同学相处时,没有宽容忍让这样的习惯,让我像螃蟹一样横行霸道,让人讨厌。外强中干的自己,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一路向外寻,甚至讨好的方式。求求你们,跟我玩吧。儿时的友情原来在这样的卑微的关系中建立起来的。尤其害怕有同学过生日不请我,对我来说,这就是赤裸裸的孤立。就是不想请你!原来小时候的自己如此的狼狈,这像一个乞丐,到处希望与人连接,寻找温暖,哪怕陪伴不是真心的,也可以。真可怜,突然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她一样,我们都需要温暖。
如果能回到当初,你想要对她说点什么,宝贝你受苦了,太不容易了!找了这么多年,被如此不善待。却一直追寻着温暖,如饥似渴地拼命地四处抓,碰壁也不放弃。可怜的,宝贝捧着你的脸,看着你的眼,轻轻的对你:说不用害怕、不用慌张、不用着急,更不用去乞讨。牵着你的手,陪着你,不离不弃。让我再给你爱给你温暖,好好抱抱你,给足你所需要的,陪着你走下去,安安心心地,爱好你自己,做好你自己,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