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回来,立刻丢下书包,开启游戏时间。这就是每天的日常,我和爸爸都见怪不怪了。爸爸忙爸爸的,我忙我练瑜伽,各自安好。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在学校辛苦了一天,回家需要放松会儿,当然是可以的。游戏、手机是他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是可以被允许的。
七点,我练完瑜伽,准备做饭。荤菜都是现成的,只需炒一个红薯叶。孩子关了手机,撩起袖子,昂着头,满满信心地说:“你昨天做的不太好吃,看我来烧给你们吃吧!”在做菜方面,他似乎天然的有自信,其实并没做过几次菜,但他就是觉得他可以,大概是因为在他仅有的几次大厨经历中,得到的我们的反馈,全是正向积极的吧。
倒多少油,加什么佐料,要炒多少时间,我完全让孩子做主,给了他很大的施展空间,看他大刀阔斧,风风火火大干一场。我为从没阻止孩子一回家就打游戏而庆幸——手机,只是生活许多工具中的一种,并不分好坏,智慧地看待和使用它,也会促进孩子成长呢。我要感谢手机,给了孩子自主安排时间的机会,他可以选择放学后,先玩会儿手机,也是给心灵的补给,瞧,这会儿,不是更能量满满了吗——即使做个蔬菜,也一副舍我其谁的嘚瑟神气。
如果,孩子放学回来,我非拧巴着规定他先写作业,或即使让他玩手机,仍不停叨叨,给他掐时间,孩子还会觉得他的生活,他可以做主吗?孩子还会这么自然主动放下手机,欣欣然来做个菜吗?孩子还愿意体会手机之外,美好的生活吗?他一定只剩下跟你倔强对着干的负能量了,无法体会来自父母的关爱感,又何来自主感和能力感呢?
吃完饭,他主动收拾碗筷,自己切个猕猴桃,悠哉悠哉,等真的开始启动作业,已经八点了。他还自我安慰:“还好,语文已经全在学校做完了,数学也完成了几题……”他又叹口气:“唉,今天英语挺多的……”
我偷偷笑一笑,我知道他自己正在整理思路,盘算时间呢,挺好。前阵子,做作业挺积极,一般七点不到,就自己启动了。可今天,弄到这么晚,也没关系。感受了几天作业早完成的轻松,也可以再感受下作业拖拉,晚睡觉的郁闷嘛!都可以呀。生活,不就是各种体验的总和吗?哪有只能体验欢喜,不能体验挫败的道理?这么想着,我看着今晚,这个有些拖拖拉拉的小朋友,也觉得好可爱。
我们父母再多的苦口婆心,也抵不过孩子一次自己真真实实的体验。嗯,就让他自己好好体验,好好感受,只有经他自己每寸肌肤,每个细胞都过一遍的感受,才是他自己真的学到的。
他在灯下奋战,时不时叹口气:“唉,今天晚了,好困啊……”我就笑一笑,或者走到他身后,给他捏捏肩。
今晚,我照旧完成了我的阅读计划。并且,花了一小时,大扫除,拖地板、擦台面、洗衣服……哈,好充实,好美好的我自己!
21:56,他完成了所有作业,长舒一口气,还特别满意地说一句:“这两个小时,我连一秒钟手机都没碰过哦!”
看着就放在他身边的手机,我肯定地点点头,越发坚定:让孩子自主管理手机,孩子才能真的走向他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