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大多数提升自我的方法中,读书的门槛和成本,都应该是最低的。
但同时,出书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书店里充斥着各种“鸡汤”和“方法论”,看标题都很诱人,但读完之后似乎没什么卵用?
这时候,我们浪费的不是钱,而是时间。
因为一本书的价格并不算太高,也就一杯咖啡、一张电影票的花销;但付出的时间,却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不少作者过度地追求实用性和时效性,写出来的书缺少沉淀、水分比较重。像我最近买了几本关于“共享单车”的书,发现大多数内容都是随意拼凑的浅薄文字,甚至还不如一篇深度微信文章写得好。
这时候,高效阅读就很有必要了。
(如果你是学生,请认认真真去读那些教科书,别追求“高效”了)
如何阅读才有收获?
首先,读完一本书,不可能全部记住;但最起码,你要知道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最好能做到“用一句话概括”的程度;
其次是能够将书中的方法,跟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把观点变成经验;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阅读有用的书,如果过了一段时间、把读过的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却能记起书中的某些核心观点,而且能熟练运用,那就非常不错了!
说明我们已经把书中的精华吸收了,至于忘记的那部分,就让它忘记吧。给记忆减轻一些负担。
高效阅读的三个关键步骤
1.扫读
从简介、目录入手,快速扫读。这样的好处是:明白这本书的大致框架,不至于读到后面忘记前面,知道重点在哪,并且记得它们大致分布在哪些章节。
2.跳读
不是重点的地方,快速读过去,都不用记笔记;你觉得是重点的地方,最好慢慢读,即使你知道这个观点了,但我建议你还要去了解一下: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观点的?
做笔记,就做这些地方。
3.输出
把你的笔记分享出来,和别人讨论;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掌握了?把这个观点告诉不懂的人,用你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他一天读完了一本书、却不能讲出重点内容?叫你自己去看?说明他只做到了高速,并没有做到高效;真正的高效,既不是盲目追求时间、也不追求阅读的数量,而是输出的质量。
最后,推荐一些关于阅读的书
《实用性阅读指南》作者大岩俊之,据说在一年内读完300本书。虽然这样的速度不可取,但他的阅读技巧还是非常值得借鉴。
《高效能阅读》作者原尻淳一,他的观点十分新颖:教我们和书“谈恋爱”。这对于那些看到书就头疼的朋友,应该很有效吧!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作者秋叶大叔,在担任大学教授、开发在线课程、组织PPT活动、给大学生答疑、辗转全国各地讲课的同时,还能保持每年100本以上的阅读量,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本书里面给出了答案。
《RIA拆书法: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讲了一个关于阅读的方法论。技巧本身很简单,但要运用熟练却比较难。这个方法,我用了3年,觉得受益匪浅,推荐给你。
注意:这种方法不适合用来读诗歌散文或者教科书。
其实,任何高效阅读的方法,都不适合用来读这类书。所以,别偷懒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