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何高阶写作营5期2班4组38号—授以渔高岩)
为期30天的训练营开始走到终点,每一天的慌乱充实如同一部影片,在我的脑海里早已上映重演N次。
韩寒曾说:如果要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句。
训练营的结束有可能是我们关系的结束,就像有的同学只在自我介绍的那一天见过,就像有的同学在中途就决定放弃,也有的同学一起坚持着走到了终点,但文字永远在流动,记忆也不会被抹杀。
我翻看自己的公众号,从入营前,到开营,再到结营,文章仿佛星星之火,从1000字到2000字再到3000字,从胡乱写就的题材到有意识地统一再到观点能够整齐输出,最终燎出了一片大平原——我的文字世界。
这样的进步难吗?并不难!
张爱玲有一句话: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
我努力了,也收获了。此时,努力和收获在我身上显示出正比的力量——
1. 输出倒逼成长
从体验营到高阶再到新媒体,这是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输出倒逼成长。
拖延和懒惰是人的天性,由此而废弃的目标多不可数。但就像《自控力》这本书中所说:我们努力实现目标的初心是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而非其他。
2月份疫情在家,我同大多数人一样,经历了被隔离的至暗时刻。有一天打开电脑突然收到好友的消息:你怎么不写文章了?
这个问题提醒了我:几年前,我申请过一个公众号。于是,从那一天起,我开始坚持更文。
一周四篇文章,各种感悟心得。写着写着,新的粉丝开始关注。我就在想:我现在算是一个创作者了,创作者要写能给别人带来价值的文章。
慢慢地,心得体会变成了荐书稿和热点看法。有人说,文笔优美,坚持下去啊。也有人说,你写得有点乱,你的定位是什么?
此时,我偶然遇见了阿何老师的写作体验营!这于我而言,真是一场盛大的缘分。
当一个人明白问题所在,又去努力解决的时候,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体验营过后,我果断报名学了高阶写作和新媒体实战。在此期间,我并没有断更。数量的积累会带来质量的变化,所有的成长都以此为基础。
双管齐下之际,我的定位愈发清晰——给读者带来更多好书的拆解。
第二周和第三周,我感觉突然被巨大的课业量缠住了。那一段时间,更文速度明显下滑,我甚至产生了暂时放弃的念头。
但社群的抱团,就是会尽力拉着每一个想要进步的人继续向前走——老师的答疑,班委的鼓励,同学的赞美,都是一针一针的强心剂,我仿佛被充满电的汽车,很快就恢复学习的频率和质量。
时至今日,我不得不说,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它让我明白:很多事情,只要你认真去做,就是会比以前更好。而放弃只是懦弱的借口,不是成长的要义!
2. 好方法可以试出来
高阶写作第一课的时候,阿何老师说:如果你觉得自己词汇匮乏,那就去买一本词典,每天翻看几页!
我本身是语言学习者,所以很清楚和文字有关的东西从不会有捷径可走!但听到阿何老师如此接地气的方法时,我还是有一点震惊的。
毕竟,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自称“专家”的时候,没有捷径的笨方法怎么可能出现在这样的课程里?
我去做了尝试:每天翻几页词典,没有刻意记忆。一段时间以后,曾经不熟悉的词语就像邻家小妹一样和蔼可亲。
这个尝试是成功的!
根据课程内容和公众号实际推送,人们可以看到观点文依然是主流文章。
这是一件让我无比头疼的事情:观点意味着需要素材佐证,而别人手到擒来的素材,我只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
阿何老师又推荐了一个方法:电子笔记分类记忆。
我心想:这下可以大展拳脚了。兴致昂扬地下载了几个常用软件,一旦有了想要表达的内容,我就随时打开手机进行记录。
这样的情景持续了几天,我发现我从未复习过那些素材。写一篇新文章的时候,我仍旧会临时找需要的素材内容。
当别人百试百灵的方法在自己这里一败涂地的时候,我感到沮丧羞愧: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却做不到?我这样临时抓取内容的方式可行吗?
课程的最后一周,班委邀请了往届优秀学姐做分享,从她那里我得到了答案。
学姐说:有时候老师的方法固然很好,但如果不适合自己,那就需要另辟蹊径。比如,素材库的建立,完全可以因人而异。
我就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明灯,开心极了。一段时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是错的。
《如何学习》中提到:不同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是没有规定的法则的,只要结果是好的,只要勇敢去尝试,你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的方法。
3. 慢工出细活
一篇已完成的文章,对于作者来说,就像是亲生孩子一样。他既挑不出错误,又舍不得删除。
课程第二周的时候,老师开始布置大作业——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文章。我急不可耐:这就是证明我自己的时刻,冲啊!
我扫过题目,回想了最近的热点事件,两个小时,洋洋洒洒完成了第一篇文章。给老师发完邮件的时候,我心里还在窃窃兴奋:这下,老师就可以看出我的实力了。
骄傲的我果然被闷了一棍——别说文章,大纲都不过关!老师点评:思考太浅,观点立不住脚!
雄赳赳的公鸡落败回来,满脑子都是不解:大纲怎么会没过?
一遍又一遍,傲娇的情绪在更改的过程中平稳了下来,我开始思考:究竟怎样才算是合格的文章标准。
课程的设置好像知晓了我的心意,班委和老师加餐分享了写作的相关内容和经历。他们一致的观点是:下笔要慢,思考要久!
我回顾了自己写作的所有流程,果真是“脑子一热,情绪上头”,而这样的结果便是“自嗨式文章”——于读者而言,并没有实质性价值。
卡在了哪里,就在哪里原地复盘。翻阅笔记的时候,我看到了阿何老师一开始的教导:内容一定要和读者相关,要有用、有趣、有料!
这时候我都要对自己曾经的急不可耐大笑起来:读了那么多书,“磨刀不误砍柴工”,“慢工出细活”,这样亘古永恒的道理都忘记了?
从那时起,每逢写文章,我都会认真列出大纲,查阅能想到的所有网络资料,参考别人的思考内容······
这些行为无疑是加分的!
当看到公众号的阅读数据一再攀升、文章被多次分享时,我就知道,“慢工出细活”确实是真理!
我们一生中会有很多学习的机会,但并非每一次都能汲取到精华,况且大多数机会都会被我们放弃。
我很庆幸自己的这次选择——它帮我推开了那扇沉重的大门,美妙的风景因此一览无余。
我,会继续一路走,一路欣赏,一路沉淀,从一座山峰到另一座山峰。
努力不止步,收获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