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行走在写作路上的你,千万不要着急。
这句话,是张大春《自在文章》这本书腰封上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就摘抄了下来,不过文章的内容,不涉嫌抄袭,所以大可放心阅读。
慢慢悠悠,就像脚下走过的路,写的文字也渐渐的变得多了起来,没有刻意的去追求什么,只是觉得,在写作这条路上,你可以写的更好,但千万不要着急。
很多人会说,功利心会让一个写作者更有动力,有一定的期盼,所以一定要讲回报。
不错,没有回报的东西,就是无端的浪费时间。在写作这件事上也是。一个写作者可以说热爱写作,但一定不要漫无目的的写,因为一个人写的是不是越来越好,时间是一个问题,态度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你没有在写作上的精进态度,别说1万小时理论,你就是写2万小时,也是白搭,像我。
自嘲一下。
将眼光盯在眼下的大地,也要遥望遥远的星空。脚下的大地是你素材的直接来源,任何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都可以成为你写作汪洋中的一个小小的浪花。王安忆在一次讲座中说到类似的事情,我生活的街巷里,每天都在发生着让我感动或者触动的事情,这些事情便成为我写作中常新的素材,所以,如果写作对一个人来讲,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加下的土地就是大树生活的根基,你对这片土地热爱与否,决定了土地的肥沃程度,决定了你写作是否能够长久。遥远的星空,是一个对自己写作的长远规划和目标,如果只追求眼下的效益和收获,我写故我在,我想这样的写作者是不能够写的长远的,只有在写作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升级,自我迭代的写作者,才能走的越加的长远。
时间,是更新/升级/迭代的最好法器。在个人成长图书中,我比较喜欢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观点,只有按着正确的道路,不断的提升自己,成为个人领域的牛人,只是时间的问题,成绩是不断积累来的,所以,一个人既然选择了写作这条路,并且想要成功, 就一定要努力的坚持下去,简单的道理都懂,没有人会简简单单的成功,你看到的写作大牛,新媒体大牛们,都是自己行业领域的专家,比如咪蒙为什么厉害?为什么她的微信公众号能够更抓住人,而你觉得自己写的比她的号却收获不了多少读者的认可?因为她懂得媒体运营的法则,懂得用怎样的语言更能激起观者的兴趣,哪些话更能够激发一个人内心的焦虑。因为她此前在南方都市报做了8年多的记者编辑,她熟悉这个行业,所以能够成功,所以,时间是最好的朋友,但你一定要保持你对外界的好奇心,如果没有了好奇心,一个人的写作生涯便结束了。
好奇心,是一个人不会变老的法宝,也是一个写作者常写常新的武器。如果在读书的时候,足够细心的话,你会发现,有很多写作者的创作生涯会经历初期,高峰期,没落期。不是说非得以某一个时间点为界,为写作者分期,需要看她或者他的作品。以某一部作品为分界点。对比前后的作品,你就会发现真的会很不一样,没落期创作的作品,无论是语言组织上,还是在情节设置上,缺少了一种以前会有的活力和细腻。看一部作品的好坏,最重要的判断方式,就是看看细节处理的是不是细腻,看语言描述的是不是生动有趣,看对待万物的眼光是不是充满着温情。一个写作者,如果疏于对周遭生活的观察,疏于对文字的雕饰,疏于对故事情节的雕琢,那么这部作品将是粗糙的,是逃不多读者的眼睛的。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一个观点我极为赞同,一个人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失去的,就是好奇心。保持住了好奇心,那创新的能力还在,如果没了对外界探索的好奇心,那创新的能力也就没有了。他很自豪的说,自己在六十多岁的年龄,心理年龄却是5岁,也正是保持着孩子般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所以他在坐地铁的时候,在开车经过天安门的时候,都可以捕捉到写作的点,然后根据这个点进行创作,从而写出一篇又一篇让人惊艳的作品,自己写一本杂志,保持三十多年的记录。
郑渊洁在自己童话之路上走了三十多年。在自己六十岁的当天,他和自己的儿子,郑亚旗——当时正在运营有关郑渊洁相关图书的工作——签订了一个协议,力争还要写五十年。虽然老郑豪气冲天,但我相信他依旧会一直写下去,写作这件事,坚持下来是会上瘾的。
今年五月份在北京参加迟子建老师的新书发布会的时候,迟子老师很深情的说,自己现在50多岁了,希望自己还能持续的写30年,希望自己八十岁白发苍苍的时候,还能够将这个世界呈现给读者们,这些很大牛的写作者,用自己高质量的文字安慰着作者的心灵,不急不缓,就这样溪水般慢慢的流淌着。
因为他们这样的溪流,终究会成为浩荡的江河。
这浩荡的江河,终究会成为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部分,在历史的星空里闪着光。
所以,作为一个初写者,你会写得好起来,但千万别着急。将马步扎稳,后期的武艺将会更精进。
让我们一起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