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防疫的紧要关头,核酸检测“造假”事件却愈演愈烈。从郑州到合肥,从上海到北京,核酸检测造假,为何屡禁不止?北京这波疫情,真正让所有人见识了什么叫一查到底和一抓到底!
01
最新:
10天3家核酸检测机构违法被查!
与此同时,过去10天的时间里,北京三家核酸检测公司接连被查,震惊全国:
5月21日,北京朴石医学实验室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6人被拘。
5月27日,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17人被拘。
5月29日,北京警方对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立案侦查,8人被采取强制措施。
划重点,这里面都是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指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
北京这次的雷厉风行,教人拍手称快。但核酸检测公司为何乱象频出?深究背后的利益链,又令人细思极恐。
那么,这三家公司都做了什么呢?
1、朴石医学的问题: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打个比方,就是明明只检测了100管,却出具了500管的检测报告。至于是阴性还是阳性,全凭他们的心情,这就可能出现不少“假阴性”的病例,从而导致疫情在社会面隐匿传播。更诡异的是,有人发现,自己明明没做核酸检测,却收到了检测结果,于是朴石的违法行为才得以曝光。
2、金准医学的问题:现在市面上的核酸检测一般是“5混1”和“10混1”,但金准医学为了节省成本,每管液体只抽取一小部分,然后3管混作一管进行检测,原本10人一管变成了30人一管,利润大幅度提升。本来5%的利润率,一下子激增到205%。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样本被大大稀释,测出的结果谁也无法保证是否准确,最终导致错检漏检。最可气的是,北京很多区域的核酸检测都是由金准医学负责的。北京前段时间的疫情反复,很难说和金准医学的违规操作没有关系。
3、中同蓝博的问题:对阳性病例既往阴性检测结果的样本溯源检查,通过视频检查和查看PCR仪上的扩增记录发现,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溯源记录不完整,记录规则不清晰,不能提供原始标本流转单和扩增板原始纸质记录,部分时间点扩增文件记录与实验室自述检测数量不符,违规对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以上情况严重违反质量安全规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导致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发现和管控不及时,造成疫情进一步传播风险。
2022年核酸检测造假事件盘点
今年以来,累计出现了六次核酸检测造假,这情形令人瞠目结舌。除了上述通报的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外,还有五起核酸检测造假事件!
很遗憾, 不管是郑州、还是合肥、还是上海的造假事件,目前好像都没有什么后续消息了。
好在,现在北京终于重拳出击了,朴石医学实验室成为抗疫三年以来第一家因为造假被吊销资质的机构,负责人被刑拘的机构!“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都已被立案侦查。
奉劝目前全国所有的核酸检测公司,不要心存侥幸,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02
核酸检测机构大起底
截至目前,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超过3.5万个检验实验室。5月13日,国家卫健委给出了一个数据: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室间质评合格率达到99.7%。
听起来合格率很高,但这是对3.5万家核酸检测实验室评估的结果,意味着还有0.3%,也就是105家核酸检测实验室不合格。
这105家,或多或少存在着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等问题。这些无良机构的一纸不负责任的报告,造成的是社会恐慌和疫情防控上的被动,严重干扰疫情防控大局,影响的是千千万万个人。
105,真不是一个小数字。微小的0.3%就是105个实验室,意味着上万人的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影响。
而在两年前,我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还仅有4946家,也就是说超过60%的医学检验机构成立于疫情爆发的2年内。
据中移网罗天下企业查询显示,北京朝安医学检验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北京朝阳区宣布提升管控的第二天(2022年4月26日),并在5月6日开始承担朝阳区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任务。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这大概是从审批到开展业务用时最短的检测机构了。
第一财经《百亿“江湖”,北上广深核酸检测机构大调查》中还披露了更让人意外的情况:虽然检测机构的注册资本平均值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但有不少实缴资本大打折扣,甚至0元也能开设。
比如北京的58家检测机构中,量化(北京)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北京方圆平安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均为认缴,实缴资本最低值为0元。
医疗企业注册不同于其他行业,需要经过国家卫健委严格审批,除了专业资质,还得要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从注册资本可见一斑。
03
千亿市场背后的暴利生意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同蓝博”成立于2007年。事件发生当日晚间,母公司中国同辐(1763.HK)发布声明,就事件致歉并表示将展开全面整改行动。值得一提的是,在港股上市的中国同辐,目前正筹划A股科创板上市。去年在医学检验服务收入方面,该公司营收超2亿元人民币。受核酸检测业务提振,中国同辐2021年“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服务及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已经恢复并超过了疫情前水平。
争相入局背后,自然是有利可图。自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年4月,全国已经完成的核酸检测人次超过115亿,背后是一个数以千亿的市场。
那些撞上风口的企业,都稳稳抓住了财富密码。
ICL四大龙头之一的艾迪康,曾因高层“内讧”且亏损一度面临崩溃,如今靠核酸检测两年时间赚走21.57亿元,躺赢一个IPO。还有同样深陷亏损泥潭的云康集团,借助防疫带来的机遇,2020年扭亏为盈,一年躺赚17亿元。
据核酸检测业务2022年一季度财报统计,很多医疗企业净利润都在百倍千倍增长:安旭生物,暴增3147.87%;奥泰生物,暴增598.18%;万孚生物,暴增481%;明德生物,暴增307.05%。
如果核酸检测的暴利持续,那些追风而来的公司继续缺乏监管,那么核酸检测的“造假”风波恐愈演愈烈。
作为填补医院以外防疫工作重要缺口的第三方独立医学检测机构,必须提高整体行业的准入门槛,用技术实力和人员实力保障检测质量、限制投机资本的涌入,核酸检测这门生意才不会被暴利蒙蔽双眼。
5月27日,北京房山区卫健委副主任等3人,因在对朴石医学监督管理过程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审查。这背后还有怎样的勾当?期待后续调查。
相比此前多地的核酸检测乱象,北京的严查狠打,给其他城市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面对利益熏心、大发国难财的个人和团体,对于此类犯罪行为,国家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打击、毫不手软、绝不姑息。
北京这波疫情之初,京东CEO徐雷曾喊话:“谁敢在帝都整幺蛾子,后果一定会很惨。”
希望此次北京的重拳,能给其他检测机构敲响一个警钟——
守住底线,好自为之。发国难财者,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