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想想,同样是人,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总看到有的人每天工作那么忙,却能从早上6点嗨到凌晨两2点,精力旺盛的不行不行的,同样的一天24小时,他能活出48小时的高效率。
而我们很多人每天上班下班,挤完地铁回到家已累成狗,早已动弹不得,只想窝在沙发里,看看肥皂剧或者奥运会。
发现这个现象后,我就想: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精力满满,而又有些人总是看起来就像霜打的白菜--无精打采?
汤姆·拉斯是美国著名咨询公司--盖洛普咨询公司的高管,今年39岁。在16岁那年他被诊断患有癌症,并且一个大肿瘤导致左眼失明,装了假体。每年他必须去医院住上一个星期进行全身检查,并实施手术或进行必要的化学治疗,治疗后的他重新开始12个月的新生活。
正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还能持续几天、几年或者几十年,所以在这个永久的生命威胁下,他要求自己必须过好每一天。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必须找到有限精力的最优化使用方法。
汤姆·拉斯和他的团队通过查找大量文献资料,采访知名科学家,最终从2600多个改善日常体验方法中发现了精力最优化使用三要诀,并且以他自身的经历自己大量科学研究基础提出了实现这三要诀的可操作性方法。
要诀一:做有意于他人的事
进入成人世界后,我们总是喜欢为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寻找一个理由,或者说意义。比如坚持写作有什么意义?比如决定逃离北上广回老家考个公务员又有什么意义?
因为世俗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倾向于把幸福和意义的核心定义为: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这并没有什么对错,但终究属于表面层次的物质幸福。
根据罗伊·鲍迈斯特和他的团队研究得出:没有意义的幸福代表了一种相对肤浅、利己甚至自私的生活。相反,过着有意义的生活的人们。他们从给予中获得了很多快乐。
但意义从来不会自己找上门,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那么,如何创造意义?
汤姆·拉斯认为:当你的能量和兴趣满足了世界的需求,你就创造了意义。
意义所在的地方,就是想想你周围的人们最需要什么,然后找到这些需求和你的力量自己兴趣重合的地方。
我们也可以反问自己:
你有没有独特的才能、背景、专业知识、梦想、渴望去满足这些大大小小的需求?
你有没有什么和他人不一样并且独特的目标?
你有没有什么信仰让你愿意为了实现它而牺牲短期幸福?
以上三个问题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不要盲目从众而是找到自己的优势,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而是看见自己的影子,不要等待机会而是马上行动。
要诀二:在互动中创造更正面的时刻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无数个独立的互动组成的。不同性质的互动带来不同的能量。研究发现,当你处于消极互动中时,体内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水平会升高,导致你的部分思维功能、激活冲突、防御机制关闭。而当你体验了积极互动,你体内会产生催产素,会让你感到愉悦,增加你的交流、协作和信任他人的能力。
所以以积极的态度与他人交往互动,不仅能为他人带来正能量,更有利于自身幸福和成长。
汤姆·拉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与他人积极互动的小方法,你也试试看。
要诀三:做改善精神和身体健康的选择
25岁以后,我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如以前。由于各方面压力曾一度导致一些身体功能发生紊乱。
看了那么多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仍然回不到18岁时的体力和精力。
汤姆·拉斯通过自己长期的亲身经历发现,要想保持自己每一天的精力充沛,关键在于吃饭、运动和睡觉是否良性循环。如果其中一个出现差错,其他所有一切都会打乱,出现恶性循环。
正如前面所述,人的精力并非取之不尽,而精力用在哪儿,往往成就就在哪儿。每天没事就逛某宝,也许你会成为一个买买买达人,每天有空就阅读,也许你会成为一个盛产思想的人。
所以,看你的成就如何,就看你的精力是否使用得当。这本书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精力最优化的使用方法,我们还等什么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