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旅游,经常会关注一些旅游达人的文章。前几天,一位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了近十年,后移居大理生活了两年的姑娘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我。
她的故事很简单,打过工,创过业,完全有机会过上主流的稳定生活。但是身体在创业后意外的亮起了红灯,她没有犹豫,选择了停下脚步,独自一人,抛开一切,来到了大理定居下来。前半年就是休息,什么都不做,让身体彻底放松,恢复,全心全意的享受在大理的生活。这一住就是两年有余。
“独自工作,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用频繁的跟人打交道。有很多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
“每天都能看见纯净的天空,看云舒云卷,山高天碧。心里很安详。”
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却透着满满的惬意与享受。
留言的人很多,从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到在职场打拼多年总觉事事不尽如人意的中青年。大家表达得最多的除了羡慕便是无奈,怕经济收入不稳定,怕照顾不了父母,不敢走出现有的圈子,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想抛开一切去享受人生的愿望,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甘于平淡,或者说,不敢面对平淡。
什么是平淡?对于这位大理姑娘而言,平淡就是大部分时间只能与自己为伴,一个人煮饭,一个人静静的看书,一个人独自工作,甚至几天都不需要说话;平淡就是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不固定的那点收入也仅仅够维持在大理的生活所需;平淡就是喜欢做个彻头彻尾无用的人,消磨时光但却心甘情愿;平淡就是不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不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取认同;平淡就是心里的一份淡定,敢于放弃一切身外之物,只要自己喜欢就好;平淡就是有一颗自由安静的心。
我们每个人似乎从生下来就被安排好要以一样的方式过完这一生,而且最可悲的是这样的思想被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底。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老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服务于这个流程,流程的核心思想是工作,而决定着我们此生生活质量的当然也非工作莫属。好工作等于有保障的收入,等于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等于更好的下一代教育,等于下一代的好工作。
然而,当问到幸福是什么时,有谁会说幸福就是有份好工作,能赚取到丰厚的收入呢?那些拿着高薪居于高位的人又有几个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们可能连思考什么是幸福的时间都没有。
在我们的心里,幸福大抵应该是能自由的做自己喜欢做、想做的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有句话是这样的: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无意义的勇气。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幸福并不是通向某个目标的终点站,既然如此,我们此生能做的,不外乎就是过好每个当下,让每个当下的自己都是幸福的。
但是,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如果你的内心喜欢平淡,选择了平淡的生活,却往往被认为是没有能力,甚至没有出息。就算周围的人放过了你,你自己也不会放过自己。
有个姑娘,工作多年一直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直不开心,支撑着她熬过这么多年的就是那一份还说得过去的薪水。终于有一天,身心俱疲的她决定给自己一个gap year(工作间隙期),让自己有机会把时间“浪费”在喜爱的事物上,去放慢脚步聆听内心的声音,过上一段平淡、简单的生活。她喜爱大自然、喜欢花花草草,喜欢慢生活,喜欢为家人烘烤出一份香喷喷的甜点,喜欢用文字记录这其中的心境。这是她喜欢的生活方式。
但是,当她过上这样的平淡生活,虽然很知足,却无法安心享受其中,反而变得很焦虑。整个家庭并没有在经济上给予她任何压力,但是精神上的压力却无处不在。父母责怪她不应该靠老公养活 ,她自己责怪自己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贪图享受,担心老公会因为自己没有一份事业而瞧不起自己,害怕作为一个不工作的妈妈无法在孩子面前起到积极努力向上的模范表率作用。
她甚至会因为某一天多花了些时间“闲晃”而没有把时间用来读书学习而焦虑、忐忑不安,纠结于自己的不进则退。
在所有这些压力的折磨下,本该很享受的一段生活变了味道。不敢踏踏实实的过平淡的生活,不敢面对自己甘于平淡的生活态度。
这样拧巴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心里学家Tim Kasser说:“时间上的富裕比物质上的富裕能给人更多幸福感”。按照这个意义,拥有大把自由时间的她本该更加幸福才对。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脑袋总在游说我们,“但愿我喜欢我的工作,但愿我能找到一份赚更多钱的工作,但愿我能尽快升职“,可我们的心却骗不了自己,“我就是个喜欢平淡生活的人,我不想追求太多,我不想活得那么累,我只想做我自己”。
这些心里话,我们可曾说出口?可敢说出口?
平淡不代表能力不足,它只是我们的一种选择。
有一个非常有才的姑娘,画得一手精致的工笔水彩画,擅长自己设计并缝制美丽的包包,会烤制美得让人不忍动口的翻糖饼干。她常常开玩笑,一边说自己生错了年代,一边呼喊着“让我穿越回去吧”。在我们眼里,她的小日子过得很平淡,但精致,她的心很平静,但自由,她用自己的才华装点着生活。你会说她能力不够吗?
平淡也不是逃避,只是坚定自己的喜好。
移居大理的那位姑娘也不是为了逃避大城市的喧嚣生活,就是喜欢那里,喜欢那里天高云淡的感觉。买了张机票,随心所愿,便去了。因逃避生活而躲到大理的人不在少数,最终又不得不为了生计再次回到城市中,发现自己早已颓废不堪,而勇敢甘于平淡的人会为了这份平淡去努力规划好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能够在平淡中享受人生。
这样的人,反而更值得我们去尊重。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勇气,不敢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与众不同的人。
社会学家、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曾一针见血的指出,现代人看似追求自由,实际上却在逃避自由。自由的选择虽然让我们接近心之所向的生活,但也让我们失去了归属感、安全感,倍感无力。
为了克服这些不好的感受,人们便会产生臣服的冲动,臣服于某种权威,比如最常见的就是臣服于社会流行观念(金钱至上、奋斗之上)。另一种“自我救赎”的心理机制叫做机械趋同。当一个人因为选择了自由而感到孤独、与众不同、没有安全感时,他有可能会渐渐的把自己拉回到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重新踏上从众之路——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看法,朝着一致的方向(金钱、社会地位)去努力。
以上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帮助”一个人重获归属感、安全感,但同时也逃避了自由,丢掉了曾经勇敢的追求。
我们不能小看社会思想、传统思想、大众思想的灌输能力,这种灌输无孔不入。在它们潜移默化下,我们以为我们扮演的是自己,实际上扮演的却是别人期望的角色。
一个人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其代价就是放弃自我。在争夺自我的斗争中不放弃的人,反而是一个健康的、更有价值的人。这正是弗洛姆想要传达给我们的。
敢于听从内心的召唤、追求平淡、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的人恰恰是这混沌世界中众人皆睡我独醒的少数。如果你恰巧是这独醒的少数,珍惜你的追求,珍惜你的勇气吧。生活如此精彩,我们在这世上只走这一遭,为什么不努力去享受人生?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勇敢的甘于平淡,是对自己最大的仁慈。谁说不做职场白骨精、不熬成高管、不成为创业达人就不算活的精彩?什么是精彩,只由你说了算。当如你这样“努力享受人生,勇敢甘于平淡”的人越来越多时,越来越坚定时,我们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唤醒身边那些活在别人期待中的沉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