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就是根据作文材料、话题或题目的要求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达到理解题意,确立写作中心、写作范围和写作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虽然这些年的作文命题在策略上有“淡化审题”的趋向,但在实际评判中,审题意识依然很受重视,一般阅卷人首先不是看文章的内容品质如何,而是首先看文章的思想内容合乎不合乎要求。当一个阅卷人的思想意识有某种固定模式的时候,一旦碰上自由的大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去进行评判,个性化的表达容易被打压。所以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重视审题训练不是没有道理的。
深层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和教育培养目标有关。大陆的教育方针确立的目标是“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管是“建设者”还是“接班人”都是“工具人”而不是“自由人”。“工具人”自然应该是听话顺从、符合“要求”的人,不能有太多的“自己想法”,故独立思考、自由精神就是为文的大忌,而顺从听话则是一种美德。
其次,审题考查也是一种“思想站队”考查。必须看清楚命题人“让你说什么”,而不能只顾“我要说什么”。
大陆的作文考查不是没有自由,而是这种自由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是笼子里的自由。“要你写什么”是一种指令性的目标,而真正的写作是“我能写什么”作依托的“我要写什么”。
为何“从来高考作文难”?也就是高考出不了几篇真正的“好作文”,即便是编成书出版的或网络上流传的所谓“满分作文”也经常会受到人们的诟病,没有多少思想价值的含量,多是炫文采、炫技法、炫积累,表面上很有文采,很有“文化”,实际经不起多少推敲。
考试作文是一种特殊文章,它遵循的是考试的潜规则和速读速评的“浅阅读”原则或心灵鸡汤原则,不需要什么“深刻思想”,不需要太多逻辑打磨。800-1000字的习作,几十分钟的速成品,能让阅卷人看出你还是一个读过些书、有一些积累、有一定文化水准的人,通过作文看你的精神面孔长得怎么样,符号不符合“政治要求”。
因为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还有确定的方向限制了思想的自由飞翔,而真正的写作恰恰是从容的产物,是东踹一脚、西打一拳的自由状态下玩出来的。
因为考查“思想站队”,所以许多学生不敢自由表达,说不痛不痒的假话容易骗来分数,动情的真话反而容易受到打击,但不管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最终能够达到让阅卷人看不出自己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陈情表》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加上倪萍式的煽情或于丹的鸡汤或余秋雨式的“文化”,想不得高分都难。
再说,阅卷人也多不是作家或写作高手,看重的是完成任务拿到阅卷费,重才惜才的伯乐在流水线操作的阅卷中能有多少,尚是个未知数,而且阅卷又不是发射卫星或玩载人航天,没必要费那么大的劲,给出分数就行,毕竟还有二评甚至三评,不可能都是混眼。
第三,审题考查不仅在于检验思想上是不是“政治正确”,更在于命题技术上防止“宿构”与“套写”。因为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查,也是一种职业和人生的“分流器”,不能让考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应该有一个方向和限制,不然就容易失去判断的标准。
但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长期的审题训练下,我们禁锢了多少自由的大脑,限制了多少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