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米荠》
粒粒碎米留山坡,
悠悠清香落盘中。
满眼素练满身暖,
一点花烛一世情。
聆听风声催快意,
品味春色步游龙。
苦渡航帆百姓日,
泼墨描画七彩虹。
注:
自秦岭山谷里进入四月天,就开始绽放一种太过细小的花儿,其花如其名,碎米荠,素淡如练、清新如米。这个花名从何而来,努力考证,不得而知,或许因为花形如米,或者因为中国人过去常受饥饿,人们见面最为客气的问候是“吃了吗”。伴随朝阳慢慢爬升与斜落,碎米荠花儿依次点点打开,但它始终保持了自己特有的姿态——细碎繁复。刚一看到,让人不大好分辨是花朵还是籽粒。
就整体形象而言,碎米荠好像浅淡色的遮阳伞,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一层层、一片片覆盖大地的翠绿,似乎希望那些绿叶,永远不被光线灼伤而长留大地。这并非真的结论,却更像猜想,是对碎米荠特有文化意象的猜想。碎米荠究竟代表了什么,其实并不要紧,重要的是从碎米荠对我自己的心理暗示中,可以尝试去理解一些人情事理。
在对碎米荠文化意象的慢慢感悟中,我理解到了“吃”之于人类的意味深长,因为“吃”给了人们生命的延续,给了我们爱的资格。说到“吃”,似乎很俗浅,其实最深刻,从哲学层面去把握:俗即是雅。无论是人还是别的生命,爱的动力,爱的能量,爱方式,爱的归宿,都是从“吃”开始的,哪怕只是零星碎米,也值得倍加珍惜。平常人们对待吃食的态度,就决定了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进而决定了各自的命运走向。吃的有规矩,做事就有板有眼;吃的不讲究,责任心可能不太强;吃的肥厚油腻,看似洒脱,但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多难发展;吃的清淡寡味,看似自律,但拘谨者多,心境不够开阔……
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艰难走出来,从穷下去,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演变过程中,首要的是做到“吃饱了好说话”,然后才可能有条件、有资格去追求“美好生活”这个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更高需求,进而实现文化的更高水平发展,也就是“吃好了会说话”。人是杂食性动物,只有食物多元,做到兼容并蓄、食之有度,才可能真正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健康,真正体现“体壮为健、心怡为康”的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