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之修身之五
几位弟弟:
十月二十一日接到九弟在长沙发的信,里面有途中日记六页,另外有药子一包。二十二日又接到九月初二的家信,心里很高兴。
自从九弟出京以后,我没有一天不担心他在路上会出什么事情,直到九弟来了信,知道途中千辛万苦才回到家,幸运至极!郑作旅伴并不可靠,这点我早已知道,只是没想到郁滋堂这一路上这么好,我真的要感谢他。
九弟在长沙时,没有谈到彭山屺,不知是什么原因?
四弟的信写的很详细,发愤自立的感情跃然纸上。但不知为什么一定要到外面去找地方教书?他信上说在家塾教书离家太近而容易耽搁,不如在外边教书清净。其实,在外边教书和在家墅教书都有耽搁。
如果真的发愤自立,在家墅教书还可以读书,在田地里,在闹市区,也可以读书,即使揹材放猪,也是能读书的。如果不是真的发愤自立,在家墅教书不好读书,在清净的乡间,在神仙住的地方,也不能读书,真不必计较选择地点、选择时间,还是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立志要读书吧。
六弟埋怨自己的命不太好,我以前也是这样的。不过在小考中失败后就发牢骚,我要笑话你的志气太小,所有忧虑的事就不重大了。
一个有才德的人立志,要大到吧自己和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看成一个整体,要重到如为圣为王的事业,才不会辱没父母生我,做一个对天地不会感到惭愧的人,没有任何缺点的人。所以,这样的人是,自己不如舜,不如周公,自己的德行没有修炼好,学问没有讲习好,忧虑愚昧无知的人顽固不化,忧虑侵略者侵占国土,忧虑品德不好的人占了要位,忧虑才德相兼的人不能发挥作用,老百姓得不到自己应得的福利,就这样悲天悯人,是才德之人真忧之忧,而不是忧虑一个人的进退、一家人的温饱、世俗荣辱、是非得失这些小事。
所以,六弟啊,小考没及格就说自己的命运不好,我真要笑话你心胸狭小了。
不读书也就巴了,但既然认为自己是读书人,就必须照《大学》上说的做。《大学》的主要内容有三点: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要把这三点看成是我份内的事。如果读书不能联系自己,说这三件事和我不相干,那么读书还有什么用处呢?就算这个人会写文章,会做诗,自认为自己渊博文雅,也只能算是个会识字的放猪娃。为什么不能说他是一个明理有用之人呢?
我们知道,朝廷根据八股文来选拔任事的人,是因为这样选拔出来的人能代圣贤说话,能明瞭圣贤的心意,像圣贤一样的做事,这样的人做了官,在百姓中能作为表率,如果把明德、新民看做分外的事,虽能作文写诗,但对修养自我、治理百姓的道理一点不懂,国家用这种人做官和放猪娃做官又有什么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