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这一课,感觉有些吃力,缘于课后的作业。
听到这个课题,就让人觉得很抽象——语言的魅力——就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讲,“魅力”这个东西也只能意会,又岂能言传呢?
为此,我专门查了一下词典,想看看“魅力”一词倒底是何意,字典里的解释很简单,也很抽象,即“吸引别人的力量”!真的抽象啊!这种力量是无形无影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全凭自己去体会!面对这个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我该如何给学生上这一课呢?让我沉思了很久……
终于还是上了这一课,我将盲老人自己写的话——“我什么也看不见”和著名诗人写的话——“春天到了,可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体会两句话的不同。
果然不出所料,孩子们真的说不出来,教室里一下子雅雀无声了,那场面让我都觉得尴尬……那一刻,我让孩子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路上的行人,当你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的牌子时,你会想什么?——这样一提示,孩子们似乎有点明白了,当然他们的想法也有点让我大跌眼镜——有个孩子说:“我一看到这个牌子,我就想到这个人很有可能是个骗子。”我不能说这个孩子想得不对,反倒觉得他想得很符合实际,在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骗子。——此刻,我也自嘲的认为,我的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得不错,孩子们的警惕性很高啊!🤓🤓🤓
我只好再提示他们换位思考第二个牌子上的话,你是行人,看到牌子上写的“春天到了,可是……”,你会想到什么?这时,孩子们一下子就有了反应,纷纷举手,“我想到了小花和小草”,“我想到了绿色的草坪”,“我想到了春天可以放风筝”,“我想到了我爸爸要下地干活”……孩子们的想法千奇百怪!
此时,我抓住机会,点明了“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孩子们似乎有所领悟,但又懵懵懂懂……
要做课后练习册了,其中一题问到:“春天来了,可是……”诗人为什么要用省略号呢?为什么不把省略的内容写出来呢?
这一问,让孩子们懵圈了……他们自己刚才还说了那么多千奇百怪的联想,却不能明白这就是诗人的用意所在!让行人产生联想,进而产生同情之心,最后再伸出帮助之手!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产生的效果!
所以这一题孩子们完成的不好!作业错误较多,导致无暇改错,占用了早读的时间!
上完这一课,不免要想,有些抽象的内容如何让学生理解,感悟,再用语言清楚明白的表达出来呢?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