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是性格、行为习惯、价值观逐步形成的过渡时期,也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
歌德说: “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人不能独立而存在,他过去生活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将影响一个人的生存方式,从而影响一个人对生活、生命的看法。作为家长和老师或者中学生自己都应该关注其内心真实的想法,了解在成长过程中中各个生活事件对其的影响,然后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促进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通过对150名初中生(男56名,女69名)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快乐与否的主要事件有人际关系的好坏、兴趣爱好的发展、生存价值观三类。问卷主要调查了中学生过去发生的或者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使自己感到快乐和不快乐的重要事件。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
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初中生所关心的重要话题之一,也是多数中学生重要的幸福来源之一,而失去友谊或者与朋友关系不良也成为中学生伤心、难过、不开心的重要因素。他们渴望得到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而目前的生活环境使初中生在网络上的沟通增加,面对面的交流空间相应减少。且很多家庭就只有一个子女,对这个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对别人的要求只有得到缺乏付出,使得一些人不喜欢与之交往。由于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以至出现了诸多心理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父母加强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引导,指导学生更好的交友。
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之中,并且教给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必要技能,要有一颗与人为善之心,要有友好相处的愿望,很难想象有人愿意与自己深恶痛绝的人倾心而谈。在交谈中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要用眼睛注视别人的表情,仔细把握说话人的一切语言和非言语动作。真心关注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注。要用真诚的心关心人,帮助人,“他人有心,吾先度之”。这样才能获得真诚的友谊,再次,要解决学生交往中的矛盾。交往是两个人以上的事情,必然就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候,当学生中存在有矛盾时,家长不要包办代替解决,而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学会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学会冷静分析、换位思考。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一个家庭对孩子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孩子所生存的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冲突大甚至比父母一方去世,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冲突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有时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认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因此家长要尽量给子女创造一个和睦、公正的家庭,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学生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但决不能对其交往横加干涉。因为中学年龄段,学生比较敏感,感情变的十分细腻,他们因为对世界的更多关注,而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应当要信任并引导孩子,给他适当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开放自我,交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朋友。
如果父母之前的冲突无法解决,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之间的冲突并非是孩子的错,不要让孩子涉入到父母之间的关系之中。这样对孩子的爱
爱护孩子,停止打骂
家长及教师对孩子的打骂行为时孩子不快乐情绪的很大原因,因此,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对学生加以更多地表扬与鼓励,才更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便更难以收效,学生的心理更是难以得到健康的成长。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如果不理解学生,师生间就有隔膜,教育就无从下手。对于家长亦是如此。
对于学生的理解,包括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理解他们的合理的心理要求,理解他们的思想,态度的转变有一个过程,有反复是正常的,理解每个学生独特个性,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只有理解学生,才能使学生理解自己。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接触交往中才能做到。要尊重和信任中学生,并要学会对学生有所期待,更多地表扬与鼓励孩子。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由表一可以得知,有适当的兴趣爱好是中学生很大的快乐来源之一,建立一个快乐的生活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是否拥有一个兴趣爱好,是否对这个世界存有好奇之心。
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是对未来活动生活的准备,也对自己个人的创造性态度起促进作用。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么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因此,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非常重要。
孩子的生存价值观问题
考试成绩是孩子对于过去生活快乐与不快乐的源泉之一,并且会影响以后的生活;而考学与事业发展是孩子所最关心的事情。目前,虽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成绩依旧是家长和老师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且考学也影响着一个人以后的生存与发展,但是过度关注成绩已经偏离了学校教育最根本的职责,我认为一个学校应该更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
学生的生存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收到父母和教师的影响,因此,教育孩子具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之前,更要端正父母的生存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的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对于教师和父母的价值观教育同样重要,因此,应该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之前,更要关注教师与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龙玲.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调查与思考.课堂内外.教师版,2011(3)
王立新.初中学生人际交往辅导研究.华人时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