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歌词:“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却从来没有感动过。”
由这句歌词,想到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常常对孩子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你为什么就不领情呢?”有些父母说这句话时,甚至是一副面目狰狞的样子。
其实这些父母,为孩子做的那些事,只是感动了自己,是出于自己的需要,而非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为孩子考虑。
为什么生活中我们为别人做了那么多,却感动不了别人。那是因为你所做的并不是对方需要的,只是你自己想给的,所谓的好,只是你认为的好。
自以为是,一厢情愿的付出,永远都是在做无用功。在任何关系中都是这样。
暑假里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夏令营的主题是“勇敢做自己。”我感受颇深。
作为带组老师,我和另一个老师带领7个孩子度过了难忘的21天。我们组孩子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从8岁到14岁(8岁基本上是夏令营年龄最小的,14岁是年龄最大的。)
在第1周,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增加团队凝聚力。带组老师只是观察,适当的引导,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创意,组织活动,看他们群策群力,乐在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有争执和矛盾发生,但他们都能自己化解。
一旦有带组老师忍不住想参与进去,指挥孩子们这样那样,想让孩子们按照他的想法去进行活动,就会有孩子不愿意,甚至是带着情绪离开小组,不再参与活动,带组老师意识到这一点,就立刻停止自己的这种做法。
不管年龄大小,孩子都有自己的自主和独立意识,都想自己的事自己做。 而非被人控制和左右。
第1周的最后一天,是亲子互动,家长来了。大部分家长都想干涉孩子们的活动,孩子如果不听自己的,家长就大加指责,孩子立马闹情绪。亲子冲突就此发生。整个局面完全失控。
由此再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模式,作为旁观者,我们也更明白了,一些孩子之所以成为问题孩子,其实原因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
很多孩子甚至不愿意家长来,对我们诉说父母如何如何,话语里满是伤心和委屈。而父母们也是一肚怨言,说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知感恩。
作为带组老师,我最深刻的感悟是:
1.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自己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否则家长就没有资格去要求孩子那么多。也即:育儿先育己。
2.只要我们充分的相信并尊重孩子,很多事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一定会创造奇迹,给我们惊喜。
3.由孩子的真看到了成人的假,也看到了自己的假。
作为成人,我们也需要卸去伪装做自己。
在此还是想问问 家长们:你是想要一个听话,一切都按你说的做,唯唯诺诺,没有任何创造力的孩子,还是想要一个能够勇敢做自己,有创造性、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孩子?
这直接决定了孩子会有怎样的未来。
所以,你想要个怎样的孩子?值得每个做父母的深思。
难道我们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却只会埋怨孩子不会飞翔吗?我们有理解过那个孩子的痛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