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面授课,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是“很多心理问题,其实都是分离问题”。这种分离,指的是客体关系的分离。有分离,就意味着和原有的连接的关系模式割裂开来,处理不好的话,必然会产生创伤。
也就是说,我们人都是在连接的分离中体会创伤,而后成长的,没有人是不经历创伤的。
你会发现,我们人一生都在进行着分离。从分娩的那一刻,幼小的我们体会第一次分离,掉入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多模糊的人头悬在上方。所以,有个名词叫分娩创伤。
然后,紧接着,可能出现断奶,这一次和母亲乳房的分离。婴儿与母亲的连接断开,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受到了挑战。而这种分离焦虑,不光婴儿有,母亲也存在。因为断奶,孩子可能会一段时间哭闹不止,母亲可能会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焦虑中。但是,处理得当的话,彼此都会安然度过这次分离期。
然后去幼儿园,然后小学,然后离家住宿,大学,工作,然后成家,其实都是与家庭关系不断地分离。
很多人说,分离连接很正常啊,怎么会有创伤?
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是一些去幼儿园的小朋友哭闹不止,甚至过了一两个月仍旧是这样的状况。见到很多考试焦虑的,一到大型考试脑袋就一片空白,自己会做的、不会做的都不会做了。也见到过,很多父母千方百计地托朋友找亲戚照顾离家的孩子的。还有一种更为常见,婆媳矛盾的,婆婆对自己儿媳不满,甚至敌视自己的儿媳,不自觉中破坏儿子家庭的。
这些都是连接没有正常分离而产生的伤害,换句话说,该分离的时候,连接不断而造成的伤害。但是,也并不是说,为了分离,干脆就不连接了。每一个阶段的情感的连接和分离都是需要,而且更好的连接,其实是有利于分离的。
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拉着我们的衣角哭闹时,其实并不是他觉得你给的东西很好,他还想要。而是,他需要的,你并没有满足。连接也是一种需要。有时候,不连接,其实是一种更深层的连接。你会发现,很多被遗弃的孩子,从没与生父生母构成连接,却用一生找寻着他们。
我们必须接受,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一个时期的任务。不论是连接还是分离,都是只是为了一个更完善更独立更能面对社会的个体。同时,不论是分离还是连接,只是地理位置改变了,方式改变了,爱是没有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