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合作思维与提问式思维,这两种思维都超棒!
合作思维来自——崔璀的“打造个人影响力”训练营,合作思维是该训练营的底层思维。
这里的“合作思维”包含共赢的意思,但绝不仅限于此,还包括“人人均可合作”,“合作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如果理解“合作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举个例子,职场人都想加薪,但大多数人不敢跟老板提加薪,原因是,我们感觉提加薪是增加了老板的成本,老板大概率是不会同意的。
这是典型的非合作思维,因为,把合作当成了终点——我只有不增加老板的成本,老板才会继续雇我,我们才能继续合作。
什么是“合作是起点”的合作思维呢?——我在这家公司工作,说明我和老板已经是合作关系了(哪怕我去面试还没有了入职,也是合作关系,因为我们彼此有合作的期待),我想要合作得更好,那需要满足我的需求,例如加薪能更好的激发我的动力;当然,我也需要想想能为老板带来什么,满足老板的需求,例如牵头做一个年度大项目。
合作思维让我们的姿态变得更从容,觉得自己值得所有美好,也更能心想事成。
提问式思维,来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本书。
提问式思维,核心是,我们的提问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行动决定了我们获得的结果。
里面的关键工具是“选择地图”,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时,我们可以用“学习者心态”进行选择,也可能会用“评判者心态”进行回应。
处于学习者心态时,我们会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要想什么?我有哪些选择?现在最应该做什么?”
处于“评判者心态”时,我们也会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该责怪谁?我怎么这样?他们怎么这样?为什么我如此失败?他们怎么都那么笨?“
可以通过提出“转换问题”,将我们从“评判者心态”转换为“学习者心态”,例如“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这是我想要的感受吗?我更希望自己处于什么状态?关于此事,我还可以从哪些其他角度来看?”
因此,提问式思维的一些问题,比如“他们想要什么?”,这是关注对方的需求,想要达成合作共赢。
因此,合作思维与提问式思维有什么关系呢?
也许,合作思维是指导思想,提问式思维可以作为合作思维的工具。
当我们告诉自己“要合作、要合作”时,我们身陷其中,不容易达成合作;而当我们向自己提出“学习者问题”时,我们仿佛跳出事外,此时反而更能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