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那会看古典老师的《拆思维的墙》这本书,被他的智慧和思路折服。
其中有一个章节是“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主旨主要是劝年轻人要守住梦想,不要因为房子而出卖梦想。
其中逻辑清晰,例子鲜明,当时看的时候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但毕竟还是太年轻,想不明白,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嘛。
当时也有听到其他人对这个理论的异议,但也说不出所以然。
直到最近两年我才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
首先概括一下古典老师文中的观点,
之所以觉得不该年轻时候买房,
第一个,他觉得需要父母帮忙,会受父母控制,无法独立。
第二个,他认为会失去很多其它发展机会,比如创业,转换行业,快速升值等。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其实比较牵强的了。
确实会存在独立问题受到影响,但是当房价翻了几倍之后,
加上自己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可能再换房子的,
而且如果因为买房跟父母借了钱就无法独立的话,我觉得即使不跟父母借钱
也是很难独立吧。
第二个问题,看起来好像挺对的,而且他还列举了巴菲特,马云,马化腾,
丁磊,陈天桥,高晓松,罗斯杰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是什么人物?有可比性吗?具备普遍性吗?
即使你说梦想吧,普通人的梦想,大部分的梦想跟他们一样吗?
他也是比较聪明吧,用梦想这个词来取得年轻人的喜欢和信任。
大部分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壮志雄心,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一切。
这样的例子其实就是用催眠的方式,先入为主的让读者很容易地将自己
代入书中举的例子,觉得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干出大事,可别让房子耽误了自己。
用古典老师后来写的那本书《你的人生有什么可能》的观点来看,
就是一个成功学套路,心灵鸡汤的套路罢了。
(这也看得出古典老师也是成长很快,后面出的书就没有在用这样的套路了。)
其实很多人看了这些例子之后忘了自己的“初心”了。
很多普通人的梦想,创业的初心,其实就是赚钱买房,结婚过日子嘛,当然现在很多人也有各种梦想,也不想结婚,但至少买房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很多人不好意思说罢了。
大多数人就是俗人一个嘛,做的梦也都是俗的呀。
本来都没想过要改变世界,做多大的梦想。
但被这样的鸡汤一灌,就容易迷糊了,轻飘飘起来,忘了自己是谁,
自己有几斤两,心里顿时没点X数了。
成功学和鸡汤学的例子很容易让人只看到结果,让人幻想自己已经达到那个高度,
然后心里激昂,全身通畅,说是心灵鸦片一点没错,当然并非全是坏处的。
当然有的人会说,那这不就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了嘛。
重点是,不能只是让幻想给自己带来舒服的感觉,而要理性的思考分析,
这些牛人的背后都有什么。
他们有的有过人的毅力与智商,有的有背景加天赋,
你有啥?
对照下先。
当然,世界无绝对。没有绝对的对错。
也许你是那个万里挑一。
不,千万里挑一。
2.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
无所谓对错,古典老师其实是站在牛人的角度去思考,
站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他也算是牛人一个了,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也是没错的。
3.
有人会说,买房之后被负债压得喘不过气,没有自己的时间,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给银行打工,
人生还有什么乐趣?
这样的想法,表面看还不错嘛。但我们深入思考两个问题先。
第一,不买房的话,你就不用为银行打工了?
真是太年轻太幼稚啊。
创业不也是为银行打工?而且还高风险。
这几年因为创业受不了自行了断的牛人还少吗?
当然了,那也是一个小概率。
但,创业失败却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第二,如果觉得买房会失去人生乐趣,那么你认为的乐趣是什么?
当然你可以说你这个需要寻找。
那当然很好,但如果是埋头打游戏,刷电视剧,综艺节目等不需要深入思考和学习
的事情,那就另外一回事了。
因为这样的乐趣是浅层次的乐趣,是感观兴趣,不持久,容易产生空虚匮乏感。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乐趣也很好,那也无所谓对错的。
因为往远了讲,人生本来就是虚无的,早晚都虚无,何必在意这些是吧。
所以你不买房,就是为了有时间做这些事情?
OK,可以。
但请稍微思考下。
既然觉得人生短暂,最后都归于虚无,那如果年老的时候回望这一生,
自己的生命时光都是这些套路重复的游戏,电视剧,你觉得甘心吗?
每次做完这些事情,在你脑袋留下什么?
是短暂的愉悦与思维的苍白。
大脑将越来越麻木,思维越来越迟钝。
你短暂的青春岁月都充斥着这些感觉,你喜欢吗?
可能二十多岁的时候总觉得时间总还是有很多,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总是把想做的事情一拖再拖,即使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然身处大环境中很容易被外界的事情所影响,比如众多娱乐项目让人越来越习惯于短时间内获取满足感和愉悦感。
大脑慢慢就不自觉形成这种获取的习惯。
本来很多深度的东西也可以让人产生愉悦感,比如跑步,打球,画画,写作,弹琴等等,但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一开始吸引力不够,大脑就自动选择放弃它们,从而选择那些轻易有愉悦感的事情。
4.
生活的压力常常让我们没有意识地思考这个问题,一直被生活追着跑的感觉,
没有真正静心下来思考。
直到最近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发生自己的人生中有一个很大的BUG,这个BUG如果不找出来面对,不去修复的话,以后一定会无限循环重复下去。
在逐渐修复了作息,饮食,运动,看书,写作习惯之后,发现了这些自律给自己带来了从未有的乐趣。
其实很久之前也在看书写作上获得过很多乐趣,但是经常没有坚持下去,主要原因就在于浮躁的内心,按捺不住想要一步到位的潜意识。
以前每次看书获得片刻宁静之后就很快把书放一边,感觉害怕再看下去就浪费很多时间,我应该把时间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总想去追赶一些东西,害怕错过什么讯息,机会。
同时我也觉得商业盈利主要就是获得信息差,赚取信息差。
这个本来也没问题。
但关键是信息差不简单的等于一个讯息。
讯息也不是等于机会。
那些因为一个信息差,一个讯息,一个前瞻性的眼光而获得成就的事情,
其实背后承载着千千万万的东西。
很多人也经常跟我吹他一开始看准了什么什么商机,但别人不信他,
然后没人愿意跟他合作,现在别人做了多么成功,真是遗憾云云。
其实你看到了商机,并不代表这个商机就一定会成功。
而且你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你怎么知道自己是第一个看到的。
即使你是第一个看到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看到的有区别吗?
你如果真的去做了,别人不会跟进来吗?大资本不会抢了你的生意吗?
就像第一个做智能手机的并不是苹果,第一个做网约车的也不是滴滴,
第一个做外卖团购的也不是美团,
但第一个是谁,谁知道啊。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信息,以为自己掌握了很多
前沿资讯,以为自己看到了很多先机,
其实大部分跟自己无关。
一个讯息要成为一个机会,由一机会再变成一个成就事件,需要很多东西支撑。
没有扎实的基础支撑,即使一时间获得点回报也是短暂的。
就像去摆摊卖东西一样,短时间之内可以获得回报,但如果回报稍微好点,因为门槛低,很容易就会有大量的竞争者,然后即使可以继续存活也是比较艰难。
这个过程还需要花费时间精力。
而如果停留在摆摊的事情就无法形成可持续的系统模式。
当然如果还没解决生存问题的话,就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说了。
那个就另当别论了。
6.
自感有太多东西可以学习,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
时间根本不够用。吾生有涯,而学无涯。
想起以往那么浪费时间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想起来,之所以浪费那么多时间在虚无的事情上,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几个。
第一,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事情上获得比较多的乐趣,没有形成习惯。
第二,对外界还充满好奇,想要了解更多,从而不知不觉形成了习惯。
第三,总结反思还是太少了,对时间的感受力不够,以为时间还很多。
第四,还比较浮躁,容易受外界影响,容易因为压力大而失去定力。
当然,经历过才明白,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才明白,自己的所限和所能,同时别妄想短期能成功的事情。
凡事都要步步为营,每天进步一点点,时间长到一定程度了,进步就会显现出来。
把自己当蜗牛吧,下硬功夫笨功夫,同时保持身心健康,保持自己的节奏,
一步步往上爬,爬到最后即使不是在顶端,那也是生命中的最高点!
毕竟,蜗牛也是一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