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一天地 2016-5-26 22:05
景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2016年校园扩建,景观石开始进驻我们曹叵集中学,与师生朝夕相处,装点着周遭环境,增加了草木生机,形成一处处平实恬淡而又悠远永恒的意境。
我们一起惊叹那一抹抹神奇:
不朽的画
初进校门右手侧,花树绿草中横卧一石如牛,上书收放有度的草书大字“如牛”。此景观石真可谓形神兼备。人生如牛,学生是牛犊初生,无所畏惧;青年教师是壮牛担当,坚持己见;而年长教师是老牛负重,不卑不亢。我们一一在此积蓄力量,长此以往,我们曹叵集中学也定牛气冲天!这副不朽的“如牛”画定会是我们学校的发展史画卷的最坚实厚重的扉页!
无言的诗
深爱仓央嘉措的诗:“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并且我在2016年春季开学典礼上仿写成“不负春光,不负己。”与大家共勉。所以每每去厕所途径崇德楼西的“莫负”景观石时,总是格外警策自己。我总会想起高产漫画家蔡志忠实言道:他在马桶上读的书都比一些人一辈子读的书多。难怪他能厚积薄发能漫无边际地画诸子百家、画人生宇宙、画微积分、画所有的东西。所以我奉劝学生—大好韶光君莫负,正是少年读书时,同时我亦不可荒芜自己的人生。我要和学生一起“乐读”并“慎思”,共同进步。告诉我们这两种做法的景观石与旁边的小松树相映成趣,同时两块景观石浑然一体,又高低错落,并且题字人刘庆新老师用工整精巧的隶书诠释了做学问容不得半点马虎。如果真正达到“乐读”和“慎思”两层次的境界自然可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当然“莫负”青春,并且“乐读”和“慎思”,我们就是真正的“书香”校园。我们的这块招牌景观石朴实无华,墩座在香樟树下,散发着诱人魅力。“书香”源于是一种芸草,因其散发出的香味能杀死书虫,爱书如命的读书人就把芸草夹在书中,对其飘散出的缕缕香气称为“书香”。自己也算半个爱书人,儿时时常把花瓣或树叶夹在书中,香气宜人。现在“书香”就泛指读书风气。当读书成了一种时尚,我们就不会有许嵩《书香年华》里刻骨铭心的痛:
多久没有提笔 为你写一首诗
对偶平仄押韵 难道都在故纸
常常欲言又止 表达缺乏情致
书到用时才恨少 还真那么回事
…………
无声的歌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我们学校的景观石还唱出我们偏远农村中学德育的最强音呢。在初进校门的左手侧一块造型相对滑润的景观石上有如水波状的小篆体镌刻着“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善正如这块景观石历经沧桑击荡,依然流传后世。我想孩子们怕是现在难有如此深刻的人生体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别具匠心,在一株繁茂的桃树下栽种着写着“为善”和“德行天下”的景观石。这块景观石犹如春天新发的竹笋状,生机盎然。我们全体师生就会依此在我们的崇德楼修身然后平天下。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都告知我们做人当时常反省。同样在校园里,学生、老师、领导也应如此,也算是对我们传统美德的秉承了。我们明白“省”字景观石也是这个意思,若能人人自省,达成“和”的局面就不在话下了。“和”字景观石不大,但丝毫不减“和”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这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示的“和”文化,其实早就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了。
“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爱德人。”这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歌。
不歇的舞
从深山里走出的金孔雀杨丽萍迷恋舞蹈,却不执着于舞台。她说:“我不是一个职业的舞蹈家,而是一个生命的舞者。”其实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生命的舞者。
我们的领舞者王书印校长题字的“精气神”、“追梦”两块景观石就是两支不歇的舞。它们姿态昂扬向上,彰显着王校长的办学理念。“精气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不服输的信念。“精气神”还会传染,一个人能带动一片人。当校长有了精气神,那么必然全体教师提高精气神,更认真、更阳光,上下齐心,学校发展就会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人活精气神。潜移默化,学生的“精气神”也就出来了,在《少年中国说》等朗朗的经典背诵声中“追梦”。我们一路如王校长写的行书舒展流动地淡淡听风,翩翩起舞,静静追梦。
一石一景,一石一天地。在曹叵集中学,景观石天然的姿态,静待善思者的解读;石刻字丰富的内涵,等待知音者的演绎。于景观石旁静立,美好的情思就在这里油然而生。而这一切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