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日记的对话其实还没完,我写日记经常会碰到一个现象,本来准备写一篇,但很多都写成了一个系列,这就是写的好处,在写的过程中,把过去没想到的个和没想明白的都探底了。
以前我在日记中写过,写日记是把自己写明白,顺带分享给读者。如果经常用语言表达,很容易高谈阔论,甚至变成夸夸其谈,变成了在天上飘的理论家。(我说的是只说不干的)
如果经常用日记的方式去写,很容易进入思考和慎独,定能生慧,很容易让一个人慢慢沉下来,成为一个具有独到见解的人。
思考不是靠脑想出来的,而是靠笔和本子,当下是靠键盘和文档完成的。
接着我和他的对他。
他:“过去,我一直在等时机成熟,跟你交流后才发现,如果不去干的话,永远机会不会成熟,甚至机会都不会降临。”
我:“越想越难,越干越简单。机会不是等来的,至于说等待,很多时候只是表象,真正的机会即便到来了,那也是利用一切时机和资源创造得来的。”
他:“跟你交流完彻底明白了,不干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我:“人生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你去干的过程,肯定会犯很多错,一切错误都是为了让我们找到正确的路,你想是失败的路多还是成功的路多?”
他:“当然是失败的路多。”
我:“为什么?”
他:“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失败、平庸却占据大多数。”
我:“事实上恰恰相反,失败的路就那么几条,但成功的路却有千万条,无数人因为走了几次错路,以为这一生就失败了,就不敢再去尝试,只能留在失败的路上,我一直强调,当你走完失败的路,剩下的都是成功的路。”
他:“我想起你曾经在日记中说的一句话:害怕失败,真害怕。勇于失败,即是成功。”
我:“所有成功人都在说,要忘记成功的经验,记住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适用于特定的环境,但失败的教训却几乎适用于任何形式。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就那么多,这里有一条很致命的原因,无数人没有看明白。”
他:“是什么?”
我:“每份教训就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每份成长都是用汗水浇灌换来的。这东西谁也教不会,必须去经历,只有经历体验到才能长记性,否则即便别人苦口婆心告诉了你教训,你也只是觉得有道理挺对的,自己干的时候照样犯错。历史不断重演,各种教训永远都在重复,比如阿里的马云‘杀‘卫哲,几百年前朱元璋就干过,他‘杀’的是他的侄子朱文正,卫哲和朱文正犯的错误几乎一样。”
他:“该走的路真的是一步都不能少。”
我:“我之前说过一句话:早犯错、早觉醒、早成功。很多人以为我开玩笑的,别人写日记会讲道理,但我写的都是自己的体验,如果一个人没经历过,他也会觉得我讲得是道理。”
他:“过去我是怕犯错,未来我要主动犯错。”
我:“你看过《亮剑》吗?”
他:“看过。”
我:“李云龙部队装备怎么样?”
他:“刚开始不行,后来装备的很好。”
我:“这些装备怎么得来的?”
他:“通过各种手段缴获的。”
我:“他的部队战斗力怎么样?”
他:“刚开始不太行,后来令敌人闻风丧胆,心惊胆战,退避三舍。”
我:“为什么他能让别人如此惧怕?”
他:“因为他经常投资,而且每次投资都能大获成功,还有就是他能打硬仗,连山崎大队都被他干掉了。”
我:“这是核心吗?”
他:“不完全是吧。”
我:“我给你打个比方,如果你拿着一把美式冲锋枪,干掉了三个拿砍刀的敌人,敌人会觉得你厉害吗?他们会怕你吗?”
他:“当然不会,这种事谁遇到都可以,只要会扣扳机就行,太简单太容易太没挑战了。”
我:“相反,如果拿着一把匕首徒手干掉了十个敌人,敌人会不会惧怕你?”
他:“当然怕,这不就是李云龙和特种兵干的事吗?哦,我明白了,如果条件好取得成绩属于正常,如果在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取得成果,才代表自己真有水平。”
我:“如果没有困难,用什么历练你的本事?如果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凭什么认定你是绝对高手?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下,还能保持顽强的战斗力,还能取得超乎寻常的结果,那样方才显英雄本色。”
他:“我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后再也不管条件好坏,先启程干了再说,如果环境不好我都能干好,当环境好的时候,我肯定能干的更高。”
我:“所有成功人身上都有一个特质:了解自身的资源,并以此为资本,立刻采取行动。我开始写日记的时候,我啥也不懂,就是看着别人写挺不错的,跟着就写了,没有素材就摘录别人的,后来实在不行,我就去深度解毒一本书。”
他:“这一点你说之后,我感触真的很深,现在再看你曾经写的日记与现在对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真是验证了一句话:不去干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有多优秀。”
我:“不是我聪明,我有个优势就是喜欢看书,试问喜欢看书的岂止我一人?很多人看书可能比我多很多,有的有老师带都销声匿迹了,我算是野蛮生长到了今天要做一件事,关键不是外界环境是否合适,重要的是内心是否有那股去干的决心和魄力。”
他:“以前我不信,现在是真的信了,因为只要看看过去你的日记,再看看现在你的日记,一切都水落石出了,我要做的就是:立即行动!立即行动!立即行动!重要的话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