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本系列一共三篇:
今天我想跟你探讨的是:怎么处理不好的习惯。
习惯是不能被彻底消除的
不管你愿不愿意,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自动养成,一旦养成,就不能被彻底根除。
改变习惯的方法是:保留提示和奖励,替换惯常行为。
比如,我要改变起床就刷朋友圈的习惯,想想刷朋友圈得到的奖励是什么?是收获感?
那我想想能不能从其他行为里得到收获感呢?
比如读书,那我就换成起床先读一会儿书。
如何改变习惯
从习惯的原理已经知道了,习惯包含:提示、惯常行为和奖励三部分。
那改变习惯也得从这三方面入手。
避免提示出现
如果感到无聊的时候就刷朋友圈,那就让自己一直做有趣的事,避免无聊。
如果一看到肯德基就忍不住要走进去,那就换一条路,不要让自己看见它。
如果手机一震动,就会习惯性地拿出手机,那就让手机不要震动。
增加旧行为的成本
每次解锁手机,就会习惯性地打开微信,试试把微信 APP 的图标换一个位置。
每次打开微信,就习惯性地进入朋友圈,试试关闭朋友圈。
想养成使用快捷键的习惯,试试在键盘和鼠标之间放一个障碍物,比如仙人球。
放大新行为的奖励
假设旧习惯是一无聊就玩网络游戏,它的奖励是成就感,那么就可以,用另一项能获得更大成就感的行为,来替换玩游戏这个行为,比如运动。
信念
对于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习惯,则需要拥有信念,并且不断强化。可以加入到社群里,互相鼓励,成功的几率更大。
把不要变成要
与其说不要什么习惯,不如说要什么习惯。
比如,我不要吃夜宵的习惯,不如说,我要早睡的习惯。
我不要不讲卫生的习惯,不如说,我要每天洗澡的习惯。
最不能要的两个习惯
叶圣陶先生提出有两个习惯是一定要避免的,我非常认同。
不养成习惯的习惯
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就是做事很随意,每次都即兴发挥。
只有把每一件事情流程化,每次做完都复盘,看看哪些地方能改进,不断完善流程。才能把一件事越做越好。
定目标的时候,也应该从培养习惯的角度出发,习惯养成后,达成目标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比如,与其定今年要读 50 本书的目标,不如说我每天要读 30 分钟书。
与其订每星期要写一篇文章,不如说我每天要写 30 分钟。
与其说我要减 10 斤,不如说我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妨碍他人的习惯
前段时间看服务设计的书,茶山提到,国人的服务意识决定了我们能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
如果每个人都不给下一个人添麻烦,那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很好的服务。
拿冲厕所来说,如果每个人方便完后都不冲,那每个人都要在方便之前冲,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却极大地影响了如厕体验。
随手关门,不大声喧哗,不迟到等等都是不妨碍他人的习惯。
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话,每个人都会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我是 Seaborn Lee,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