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病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我国胆石病的种类和发病率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了很大变化,胆囊结石发病率已达10%,主要见于成年人,发病率在40岁后随年龄增长,女性多于男性。(《外科学》第八版)。
一. 如何预防胆结石
胆囊的生理功能是浓缩和贮存胆汁,胆汁中含有水分、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以及血浆中所有的矿物质。当摄入的蛋白质和脂肪进入十二指肠后,刺激胃黏膜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使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帮助脂肪消化和脂溶性维生素(VitA、D、E)的吸收。
胆结石以胆固醇结石(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者常见)为主,占80%以上,还包括胆色素结石(高碳水低蛋白饮食者常见)及混合性结石。
胆汁中胆固醇、卵磷脂均不溶于水,但当其与胆汁酸形成微粒后具有水溶性,因此,保持三者的的合适比例有利于使胆固醇保持溶解状态溶解,以免沉淀结晶形成结石。反过来,当胆汁中胆固醇含量绝对或相对增加,即卵磷脂与胆汁酸相对不足时,易形成胆固醇结晶,即胆结石。所以对于胆石症的预防也主要围绕防止胆固醇的过量摄入,提高磷脂/胆固醇比值(使胆固醇保持溶解状态)。
1.保持适宜的胆固醇摄入,避免长期大量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猪油等动物性油脂,动物肝、肾等内脏,鱼子,蟹黄,蛋黄等。
2.规律进食三餐,避免两餐之间间隔过久(如不吃早餐或晚餐),以使胆固醇保持溶解状态。若两餐之间相隔太久,肝细胞产生和分泌的胆汁在胆囊内淤积而又无食物刺激胆囊收缩素生成,以促进胆囊收缩和胆汁排放,于是胆囊内胆汁浓度升高,不断浓缩,胆固醇溶解度下降,增加沉淀的风险。
二. 无症状胆石症者及胆囊切除术后膳食营养建议
大多数胆石症者都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一般在合并感染引起胆囊炎出现胆绞痛等临床症状时被发现,或是健康查体时查出。
1.低脂肪低胆固醇。限制动物性油脂(猪油,羊油,牛油等)的摄入,可适量选用植物油脂(橄榄油,茶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等)。少食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肝、肾等内脏,鱼子,蟹黄,蛋黄等。
2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豆制品,鱼虾类,蛋白等为主,碳水化合物以多糖(淀粉,膳食纤维等)为主,少用葡萄糖、砂糖等简单糖。
3.保证充足适量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绿色蔬菜,水果,粗粮,菌菇类(蘑菇、香菇)。膳食纤维不仅利于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减少结石风险,还可刺激肠蠕动,有利于通便排毒(吲哚,粪臭素等)。
4.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A可防止胆结石形成,促进胆管修复。维生素B、C、E也与胆道疾病的恢复相关,应保证供给。另外由于胆囊切除,一定程度上影响食物消化及维生素、矿物质吸收,因此日常膳食应注意补充,多吃果蔬。
5.少食多餐,注意烹饪方法的选择。少食多餐可减轻消化系统负担,有利于胆道疾患恢复。烹调时宜采用蒸、煮、烩、炖,禁用油煎油炸等方式。
6.少食刺激性食物和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等;少用或不食产气食物,如生葱、生蒜、生萝卜、炒黄豆、牛奶等。
参考书:
《临床营养学》焦广宇,蒋卓勤 主编
《实用营养学》蔡东联 主编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孙长颢 主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版》中国营养协会编著
《外科学》第八版 陈孝平,汪建平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