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书²引言

核心:区分三种运动训练目的

运动目的根据练习效果划分为:柔韧性,肌肉强度,协调性。这三种目的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柔韧性练习

主要是帮助人们在运动中保持或者恢复一种伸展能力。柔韧性主要受年龄,生活习惯和某些疾病影响,并且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和身体的不同关节甚至在同一个关节的对称部位都会存在差异性。

影响柔韧性的三个方面:

1.骨骼。 形状

2.关节的组织。软骨,韧带,关节囊

3.肌肉。肌肉纤维和筋膜的收缩性和弹性



练习方法:

1.简单拉伸 。主要有紧绷感即可,切忌有撕裂感和灼烧感,注意要节奏缓慢。

2.肌肉放松 。 意念放松

3.收缩—放松

肌肉强化练习

主要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主要目的是以增强肌肉力量而进行的各种运动。

三条规则

1.达到最大收缩状态

2.肌肉放松的时间要充分

3.空气流通,给身体充分补氧



收缩方式:静态肌肉收缩和动态肌肉收缩

静态:维持一个姿势实现肌肉收缩。例如瑜伽姿势

优点:精细安全

缺点:无运动感

注意:维持一个姿势不要超过7秒


动态:动态中参与运动的肌肉收缩。例如跑步

优点:有运动感,省时

缺点:会给关节施压,引起关节摩擦,不够精细。

运动协调练习

协调性除了增强肌肉力量更注重在运动中动作的流畅性。

所有的身体技能都需要协调能力来提升运动表现。基础协调能力对于所有的身体技能练习的基石。

应用:课程训练

三种练习方式都围绕肌肉在完成训练

肌肉需要柔韧性。肌肉需要强化是,是强化训练的核心。运动协调性需要肌肉在精细的运动神经功能中发挥作用。

确定最终训练目的,评估身体状态,哪个最弱先从哪个入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