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班里有孩子迷上了科幻小说,我就给他们推荐了刘慈欣的作品。
今日读到刘慈欣的这篇文章《用想象力拓展人生》,颇有感触,特摘录如下,准备讲给孩子们听。
“在200年的发展过程中,科幻小说这个文学体裁变得丰富多彩,产生了风格各异的作品。人们往往把科幻作家看作一个整体,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异相当大,创作理念也各不相同。具体到我自己,我所乘承的创作理念在科幻文学中曾经很主流,但现在已经处于边缘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和欧洲,在科幻文学中,像我这样的作家都是少数的。
我从事科幻创作已经有十多年了,但很少去思考自己的创作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现在想想,我认为抛开细枝末节,我一直在做的,或者我努力的方向,是在想象渺小与宏大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渺小是指我们人类的渺小,作为个体,我们无疑是渺小的,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同样是渺小的。设想有一场音乐会,把全人类召集起来观看,那这场音乐会需要多大的场地?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只需要大约上海浦东的面积即可。还有另一个更变态的设想:如果把全人类做成一个肉丸子,那这个丸子的直径还不到1公里。
宏大当然是指宇宙,任何人对宇宙的宏大都深有体会,我们看到的最远的光是100多亿年前发出的,如果把太阳系变成一个菜盘子大小,相应缩小的银河系的直径还有10万公里。
我努力在科幻小说中想象渺小的人与宏大的宇宙之间的关系,不是那种哲学的形而上的关系,不是人类仰望星空深有感慨和感悟,进而确立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之类的,描写这样的人和宇宙关系的小说不是科幻小说,仍然是现实主义小说。我努力在科幻小说中想象人和宇宙的直接和实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宇宙的演化和变迁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
这是十分困难的,也是我在写科幻小说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因为按照常识,这种关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或几十亿光年外某颗超新星的爆发,与我在生活中成为失败者还是成功者真的没有关系。但我坚信人和宇宙间存在着联系,宇宙诞生之初比原子还小,那时万物融为一体,这就决定了宇宙渺小的部分与宏大的整体有着天然的联系,即使宇宙膨胀到今天的尺度,这种联系依然存在,我们现在看不到这种联系,不等于未来看不到。我一直在努力想象人与宇宙的这种联系的各种可能性,并试图把这种想象变成精彩和震撼的故事。
其实,真正理解一个作家的创作和作品,最根本的方法是了解在他的潜意识中,世界的图景是什么样的。下面,我就用一个很笨拙的比喻来展示自己脑海中的世界图景。
假如宇宙就是我们所在的一座大城市,银河系是我们身处的这幢大楼,太阳系是大楼的地下室,而地球是地下室某个房间里的一个窄小的储藏柜,我们一辈子就住在这个储藏柜里,它的门很结实,有着更牢固的锁,我们有生之年永远出不去,但我们知道上面的大楼和城市的存在。
现实主义的文学描述储藏柜里的人们之间的关系,讲述他们在这柜子里面的爱恨情仇,但在这样的文学中,人们没有意识到储藏柜的窄小。
科幻小说则想象人们和上面那座城市之间的故事,想象储藏柜里的人们如何打开门,进入地下室,再上到大楼里,最后进入城市;想象他们在城市中逛大商场,进豪华饭店品尝美食,在公园玩,认识无数的人……虽然柜子里的人们都知道,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不可能打开柜子的门,但这些想象让他们在狭窄的现实生活之上拥有一些广阔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时刻提醒他们大楼和大城市的存在,使他们拥有打开柜门的欲望。
这就是我想写和努力去写科幻小说的原因,也是用想象拓展人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