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对周作人的记忆是很简单的。依稀记得他是鲁迅先生的兄弟,他们兄弟二人关系好像不和,其他便知之甚少了;对他的作品更是一无所知。
今读他的《故乡的野菜》一文,才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他描述的浙东四野菜,更是让我涨了知识!
02
据百科介绍,周作人,是周家三兄弟之一,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系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出任伪职后,他在历史发展中沦为汉奸文人。他的贡献一在小品文,一在翻译。另外,他在保护北大校产、掩护国民党地下工作者等方面也做出过贡献。
他一生当中研究日本文化五十余年,深得日本文学理念的精髓。他的文学作品,情感处理方式、讽刺修辞运用、语言以及文体诸方面,均一定程度地受到日本审美经验的影响。其文风近似于日本传统文学,他以温和、冲淡之笔书写个人的闲适、寂寞与不平,体现人生的苦趣。他的文章,字里行间,深深浅浅的情思当中总是涌动着一股淡淡的“物哀”思绪。
03
他的《故乡的野菜》一文,带有浓郁的怀旧情绪,介绍了他的故乡浙东绍兴的四种野菜:荠菜、马兰头、鼠曲草和紫云英。在介绍这些野菜的形状、颜色、用途与浙东习俗的同时,还将东洋习俗贯穿其中,形成对比映照,字里行间,体现了其平和清淡的风格,流露了对故乡浙东的深切怀念!
关于荠菜,作者引用了儿歌和二则书籍记载来介绍。儿歌这样唱:“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二则书籍记载一是《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养花,桃李羞繁华。”二是顾禄的《清嘉录》:“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
我对荠菜有两个记忆。一是小时候邻里四太太挖荠菜。她经常挎着个竹篮,在台前屋后、田边沟渠挖荠菜。老太太还有个顺口溜,经常念叨:“荠米子菜,酱酱菜。”我和小伙伴们跟着她念,也就叫顺了口,记在了心间。二是中学里学的课文《挖荠菜》一文。时间久远,只记得有这么一篇课文,对其内容都不记得了。
关于马兰头,作者没有重点写,只是上面的儿歌引用后,又加了一句“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卖了”,就结束了马兰头的描述。看来,对于马兰头,作者只是一笔捎带而过,在故乡的野菜中,马兰头只是一个配角而已。
我的老家,对马兰头这种野菜好像并不重视,我的记忆里没有它的影踪。到上海来了,才发现马兰头是本地人的爱好,菜场里也能看得到它们的身影。或许是老家未吃野菜形成的习惯,对这些野菜我们一直未买过,也未烧吃过。其味,也就不知是何味了。
04
关于鼠曲草,作者描绘了它的形、色、花,并用小孩子的儿歌予以衬托:“黄花麦果韧结结,关的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吃,一块自要吃。”作者也把日本与故乡分别用鼠曲草制果糕的习俗相对比,最终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是“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在这里,怀旧情绪、怀念故乡之情可见一斑。
鼠曲草,在我的家乡没有这种野菜。我对它感到新奇,通过网络了解了这种野菜,长了见识。
关于紫云英,作者有一段精彩的描写:“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作者还引用了日本大辞典的记载以及浙东习俗,如小孩玩紫云英花球、上坟船上挂紫云英花束等,把紫云英这种野菜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对紫云英的用途,作者说,除了作肥料外,还可“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
作肥料这一用途,我倒亲眼见过。在家乡的秋后,乡亲们收割完稻子后,会在田里撒上种子,来年开春再将其生长的植株耕种掩埋土中,以作绿肥。我听见乡亲们称呼它为“苕子”,没有叫它这个紫云英秀美的名字。我在网上搜索,所见“苕子”又是另一种植物;而紫云英的图片与我亲眼看到的“苕子”则是一模一样。是乡亲们的错称?还是紫云英在老家就有这一别称?
对紫云英“采取嫩茎瀹食”,在家乡我没见过,倒时见过乡亲们把它割来喂猪、牛等,是家乡牲畜的饲料。这里作者用的“瀹”字,我很陌生,不知读何音是何意。经查询,得知,它念“yuè”音,有两种意思,一是煮,二是疏导(河道)之意,作动词时还有“浸渍” 的意思。在本文中,应是“煮”之意。
05
读完《故乡的野菜》一文,我也想起,自己的故乡有哪些野菜呢?除了上面我所述到的外,还有马齿苋、藜蒿、小根蒜(野韭菜)、香椿、鱼腥草、水芹菜、灰灰菜、蒲公英和车前草等。不过,这些野菜,除了香椿外,作为日常食用蔬菜的并不多,我吃到过的野菜也不多。
听母亲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挨饿的年代,一到开春,这些野菜就被人们挖得不见踪影了,连榆树皮都被刮了。这些野菜成为乡亲们的“保命粮”。我未经历过那个年代,自然不知那个年代的苦,也感受不到野菜的珍贵;我挖过野菜,更多的是用来喂猪,用来作为蔬菜食用的没有过,也就没有过那种“三春野菜花,桃李羞繁华”的惬意了!
故乡的野菜,在当时作者的眼里,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如今,我们说起故乡的野菜,有一种怀念,更有一种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