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沉浑厚的前奏过后,是悠扬婉转的提琴旋律。清新纯净的音色缓缓流淌,描绘着如诗如画的壮美山河;柔和细腻的基调深情铺展,吟唱着对祖国大地的眷念之情。如此清雅温婉,又如此大气磅礴。当琴声划过天空,穿越山河,沉入大地,也湿润了我们的眼睛。
总有一种旋律,让我们怦然心动。一首《我爱你,中国》,一曲提琴之音,千回百转间,让无法安放的情感有了温暖的归属。
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无法忘怀。那份不论身处何方,都不曾改变的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对祖国的奉献与坚守,在乐曲中深情流露,娓娓诉说。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穿越苦难。当前路渺茫,心却从不荒芜,无论多苦多难都要咬紧牙关熬到尽头,那是在黑暗中寻找生命裂缝的光芒,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国人骨气转化为穿越苦难的力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年,是集大成而开新局的一年。当我们迎来辉煌,今朝圆梦,我们不会忘记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背井离乡,披荆斩棘,以血肉之躯开拓海外疆土;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创业,节衣缩食支援中国抗战,甚至献出生命;他们立足海外,心系中华,为新中国建设与改革开放做出重要贡献;他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不屈灵魂与荣耀智慧赢得海外社会的尊重;他们以国为荣,与国相依,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讲诉中国故事。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当他们向着祖国深情遥望,轻吟浅唱的便是那首《我爱你,中国》。歌里,有他们对祖国的眷恋,也有祖国赋予他们的力量。他们,是凝聚中华精神、推动时代前行的海外华人。
青松傲骨卓然立
19世纪的中国,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人民饱受战争、饥荒与贫穷之苦。由于生活所迫和历史背景,一部分中国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飘洋过海下南洋、闯北美,奔赴世界各地,谋求生存。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打拼,实现致富的理想,能够在将来回归故里光宗耀祖、报效祖国。他们,也就是今天的老华侨。
当他们粗衣布履伫立船头,念念不忘的是家乡的土地,而生存与未来,让他们坚定了远方的征途,并许下打拼的承诺:无论多苦多难,都不言放弃。那份坚毅,刻着中华民族的大无畏大担当。
初到异乡,为了生存,他们不挑工种,割橡胶,挖锡矿,修铁路,干着当地人不愿做的苦活累活,每天起早贪黑的超负荷工作,也仅仅只能满足温饱。睡草席、洗冷水澡、吃十几人一个菜的大锅饭,甚至生命没有保障,毫于社会地位,但环境再恶劣,他们也能默默接受。在他们看来,劳动就是明天的希望,心灵与皮肉之苦在生存欲望面前变得微不足道。
生活有未知的残酷,也有未知的温度。慢慢地,他们走出了剪刀、剃刀、菜刀“三把刀”打天下的路子,凭借手艺缝衣制帽、剃头理发、开中餐馆。为了站稳脚跟,他们将生命的发条拧到极限,似乎唯有劳动,才能证明未来的可期。他们没日没夜地干,困了累了就往头上浇凉水,清醒了接着做。没有泄气与抱怨,力气与勇气,成为他们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让他们在异国他乡顽强地生存下来。
作为早期奔赴海外的先民们,他们既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又忍受着背井离乡的孤寂,以付出血泪的坚韧挣扎着求生存。而无数华工,即使生活贫苦,也不忘心系祖国。孙中山曾回忆到,当他在美国筹集义款投入革命时,有一位华工将一小布袋黄金放到他面前,之后噙着眼泪一声不吭地转身离开,后来才知道这已是那位华工来美国后的所有积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祖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埋藏在海外华人心中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为支持抗日战争,他们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所捐之物常常是所有积蓄;他们志愿回国参军,请缨杀敌,为民族存亡而奋斗献身;他们奔赴前线,不怕辛劳,冒着生命危险,在前沿阵地救护伤员……无数爱国壮举,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也成为祖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强后盾,彰显了中华民族在外敌入侵时的强大凝聚力。
任何困难都不会压垮海外华人的脊梁,他们像青松一样坚强不屈,傲然挺立,在寒风凛凛中刻下民族风骨,挥洒浩然正气,打下海外疆土。唯有祖国,让他们卸下刚硬,柔情思念。无论此行多远,他们都不忘归途,当心中有歌,便将对祖国与亲人的思念,写在代书先生的一笔一划中。
从故乡到异乡,多少个日夜漂泊,餐风露宿,才赢得一方落脚之地;从少年到白头,多少次艰苦打拼,饮尽孤独,才练就“三把刀”走天下的生存技术。此去经年,老华侨们曾经的苦难辉煌,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但英雄无声,岁月有痕,那些失志不渝的坚守,那些英勇不屈的奋斗,那些水滴石穿的忍耐,那些或卑微或伟大的理想,都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伟大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红梅凌寒独自开
如果说老一辈华侨华人靠手艺和苦力赢得生存站稳脚根,那么新华侨华人则是以知识与眼界融入当地社会成就更广阔的事业。新华侨华人包括改革开放时期及以后由中国移民海外的人,以及老华侨的后代。区别于传统华侨华人主要从事厨师、服务员、纺织工人、开小店等收入和社会地位较低的服务业制造业,新华侨华人在行业分布上以高新技术、教育、金融、科学研究等领域为主,有较高层次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与老华侨华人有着明显差异。至此,新华侨华人的整体专业形象由起初是“三把刀”,转变为工程师、医师和会计师的“三师”,和科学家、企业家和发明家的“三家”。
新一代华侨自小便目睹了父辈的辛苦,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没有傲人的家庭背景,唯有教育和刻苦可以改变穷弱的命运。所以他们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并且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及早地吃苦历练,及早地定下奋斗目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人生信条和社会实践,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刻苦的精神。
岁月从不辜负勤奋的孩子,如果说成长经历让新一代华侨自小萌生了更多向上的动力,那么教育则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拥有了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很多领域的表现令人瞩目,而杰出成就也让他们为华人群体赢得尊严,逐渐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是美国首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她改写了在美国从未任命亚洲血统的人为美国总统内阁成员的历史,被称为“东方凤凰”。她说:“亚洲传统对我的影响特别深,它是我的一部分,而且永远是。”
“当代福尔摩斯”、“华裔神探”李昌钰是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级警界最高职位的华裔首长,其精湛独到的刑侦技术、鉴识功力以及骄人政绩令世界警界瞩目,也成为全世界华人的骄傲。他说:“我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是:科学办案,明察秋毫。”
由奥巴马总统亲自授勋美国国家艺术勋章的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用心灵去创作,将建筑与艺术相结合,作品感动世人,超越时代。她说:“我知道你在看到我的作品时,你会哭。”
将默默无闻的小小建筑公司发展成为马来西亚建筑业领先翘楚的杰出企业家黄奇仁,为马来西亚国家基本建设发展及私营化政策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推动中马交流与合作不遗余力。他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
从小渔村捕鱼队伍里跳出来成立加油站的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陈立辉,在汽车还没普及的30年前,曾经历了因门前大桥断裂车辆无法通行而导致生意一落千丈的变故。苦涩的笑容背后掩藏着一颗坚韧的心,心怀中国情结的他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寻找出路,奋战商场,转危为安,直至将一家加油站发展成为30家。他说:“我是中国人,永远不变的是我的中国心。”
从纽约华埠的洗碗工、洗衣工,到连续七年被评为大纽约地区前30名心脏科“最佳医师”之一,并数次入选“全美最佳医师”的华裔教授潘耀强,以竭尽全力的奋斗改写了延续父母开餐馆的命运。当他功成名就,他说:“我出身很苦,什么都做过。现在我要回到熟悉的纽约华埠开业,因为我的父母在华埠,我的根也深植华埠。”
……
优秀华人数不胜数,他们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在向世界展现华人崛起之力的同时,也时刻表达着一颗颗闪耀在海外国土上的“中华心”。不是没有经历过黑暗,只是他们都有一个不屈的灵魂,心中常亮着顽强生存的明灯;不是没有凋零的困顿,只是他们将那些暂时的挫折转化为思考未来、打开世界的窗口,直至在风雪中化作朵朵寒梅奋力绽放。
无论身处何方,乡愁都是他们根植于血脉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他们将中华传统文明精髓融入个人,转化为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坚实力量,将那些受伤的地方变成最强壮的地方。那些心底的感受,是独白,也是奋斗的信念;那些令人落泪的片断,那些不屈不挠的坚守,是他们最动人的面貌;那些充满哲理的心声,那些不惧风浪的气魄,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智慧;那些不懈淬炼、攻坚克难,那些负重前行、奋勇担当,汇聚成中华民族崛起的力量。
同心共筑中国梦
在某个宁静的时刻,当海外的游子遥望祖国,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一种投入祖国怀抱的冲动,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生于祖国,终有一天,回归祖国回报祖国才能报生养之恩,才是对所有努力奋斗的最好诠释。当自己有能力时,为祖国做点什么,是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
1862年,华侨在广州设立进出口商行,此后50年,他们陆续在工业、银行业、矿冶业、铁路建设与运输业、轮船运输业、农林业等几乎所有的民用产业领域和众多的行业部门,开设了具有现代性质的企业,也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第一家合资企业,第一条合资高速公路,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第一家五星级合资饭店,第一家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企业,第一家民族电灯厂……这些具有开创特征的企业,这些“中国第一”,为中国早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浪潮掀起,华侨华人更是这一伟大事业的开拓者、参与者和贡献者。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侨商投资占中国引进外资的60%以上,他们不仅为中国带来资金,也带来了技术、管理和人才。
有多少老华侨思国思家,捐款修路,造福家乡百姓?有多少海外赤子热心公益,捐资建校,促进教育软实力的崛起?有多少民间使者,穿梭于两国之间,为两国文化、经贸的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有多少文人墨士,用他们的声音自豪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让中国走向世界?有多少专家学者,将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引进中国,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多少回国创业的杰出企业家,用他们的产品叩开国外市场的大门,并告诉他们这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就是最好的……
2013年,当“一带一路”的号角吹响,他们再次投入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抓住机遇、深化合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技术资金“引进来”提供着有力支撑和保障。
无论何时,海外侨胞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奋勇前行,以卓越的谋略突破瓶颈,以赤诚的情怀回报祖国,与中国共同成长。他们是中国经济的推动者,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他们融通中外,在海外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支持华文教育,推动文化交流,是拓展民间外交、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中外友好合作的热情推动者。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激荡在无数华夏儿女心中。海外华人将“个人的梦”融入“中国梦”,成为共筑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海外的艰辛、崛起、奉献,既是血泪史也是奋斗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为支援中国抗战、支持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气节与担当,以瞩目成就传递中国名片,赢得海外人民的尊重,书写了绚丽多彩的奋斗华章,也承载了一个民族的祈盼和追求,汇聚了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
结语
“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祖国我的母亲……”如果旋律可以温暖心田,那么我要深情地弹奏;如果歌声可以表达情感,那么我要大声地歌唱。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一首《我爱你,中国》,道尽海外华人所有深情。那些流下的泪水,那些滴下的汗,那些残留的伤痕,那些逆境而生的痛苦,都因这温暖的旋律找到了情感的归属而甘之如饴。他们并不是音乐家,却懂得将音乐融入人生的智慧,在孤寂的寒冬解读祖国大地上那一树树青松气质与红梅品格,在悠扬的旋律中阅尽祖国山河,凝练中国精神,并将中国精神贯穿于整个人生,砥砺前行,铸造辉煌。深情的旋律永不落幕,它是永恒的艺术经典;奋斗的故事亦不会结束,它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存在,是壮阔时代最美的底色。当音乐融入情感、写进故事,那浑厚深情的乐感,表达的正是华人的家国情,民族的力量,中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