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学会任何语言,开玩笑的吧?

没开玩笑,真没开玩笑,我试过了,真的可以。

但是开始之前,我们要明确定义一下一个概念,什么是学会,学会的标准是什么?

在我的认知里,学会一门语言有四个等级。

第一级,生存级,就是蹦单词,瞎比划,大差不差能相互懂意思,这是第一级别。

第二级,日常级,可以说简单的对话,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有来有去聊几句问题不大。

第三级,商务级,会使用一些专业术语,需要更加规范,尊敬阶或者俚语熟语之类的基本没问题,可以拿上台面参加商业会议。

第四级,本地级,基本接近母语者流利程度,可以自由的谈论更加高深的无论是学术还是文化历史地理天文科学哲学层面的话题。


那么,这里提到的学会,大致够得着第二级的水平,也就是日常水平。

可是,21天真的够吗?

够,也不够。

为什么这么说?


够,是因为21天确实可以根据需要学会日常最常用的内容;

不够,是因为语言学习本身的机动性与灵活性还有长期性,本来就不是能一蹴而就就能掌握的知识,就像我们作为汉语母语者,也会有嘴瓢和语塞不知如何表达的时候。

但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介绍这个学习方法呢?

是因为有太多的人被外语虐了太久,已经被打趴下了,也已经怕了。所以我在此以一种看似不可能的方式,希望能帮助大家重拾拿下外语的勇气与信心,我也亲身实践过了,可以自信地说,亲测有效。

效果就是,我的韩语水平在21天后终于达到了我曾经不敢想的自由程度,虽然仍有待提高,但已经可以和韩国朋友聊二十来分钟了,很满足。

我的粤语用了十天时间,也从无法开口的接近零基础的状态,达到可以做大段自我介绍的程度。

我的德语用了两天,也可以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了。



接下来,在进入正题之前,还是要讲一下目前语言学习尤其是口语能力无法突破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从来就没有把心思花在口语上,所以不怪你,要怪就怪就一整套教育系统。

为什么这么说?

只要你回想一下上学是怎么学外语的就知道了,我们的重点从来都是应付考试,应付考试就是要学语法背单词,而没有时间与精力放在听力和口语上。

所以,这根本就是两件事,考试是考试,说话是说话,有关系吧,但关系不大。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的逻辑顺序是听说读写,听说是比读写更加基础的输入与输出组合,但是应试教育把重心基本都放在了读写上,所以你不会听说是很合理的,再合理不过了不是吗。

好了,那么我们回归到语言学习的本质,是说,那么想要说,最主要做的事其实是听。但是你看我们平时关于听的训练有多么可怜,就知道说基本就成了天方夜谭。


基本逻辑就讲到这里吧,下面直接进入正题,这21天到底该如何学?

其实方法简单到令人发指,首先是夺回语言使用者的主体身份,然后按需学习就好。

具体方法,先写下你要说什么,然后用翻译器翻译成目标语言,然后背下来,就这样。

没错,就是这样。


比如,用中文写一段自我介绍,然后用目标语言翻译出来,这期间可以上网找好用的模板往里套,换成自己的内容,然后熟读熟读,背诵背诵。


下面我说一下为什么这个方法有效:

首先,无论你想要说什么,都是你在表达自己,为你所用,所以,能和你产生连接的,你才会有兴趣学

其次,翻译器翻出来的基本不存在错误,如果担心可以多用几个不同的翻译器,交叉测试排除与筛选,找到你觉得合适的,舒服的

最后,语言练习其实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听众,因为我们说话,无论说什么怎么说,都只是也仅仅是在表达自己而已,与其他人似乎没什么关系,其他人的存在无非是触发与提出一些问题,供你回答罢了,所以,在语言学习的前期,你完全可以通过自说自话的方式自己创造语言场景进行练习,省钱省人高效


具体实操建议:

在喜马拉雅fm建立一个专属你的口语打卡专辑,如:某某某的英语口语打卡

给自己21天的时间

每天至少写下一句你想学的外语,用翻译器翻出来,熟读

然后录下来,录的过程放轻松,就当是练习与记录,录的过程就是练习的过程,想说多少遍就说多少遍

完成后,命名为1/21,意思是21天打卡的第一天,第二天就是2/21,以此类推

每天的内容根据你想要学的内容而定,重点是你想要学,这个很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了,21天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希望听到你的好消息。


在喜马拉雅里搜索“宝琳”可以看到我的打卡,供大家参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