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总有一批不愿意加班的人。
只是大家总是习惯了批判下一代,觉得要废掉了,从80后,90后,再到00后。
上一代总是喜欢习惯性的把同一类标签,反复的贴给每一批下一代。
有个性,不愿意吃苦,具有反抗精神,好像成了年轻人不愿意加班的最基本原因。
整个社会的错觉就是,年轻人不愿意加班。
那么这个错觉的反面就是,中年人更愿意加班。
但是,我们忘记了,现在的中年人,也是从年轻人成长起来的。
现在进入中年的80后,当初也一样是被批判的年轻人。
不管年轻人是不是真的不愿意加班,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是什么把不愿意加班的年轻人,变成了愿意加班的中年人?
这似乎是一个被加班驯服的过程,又好像是一代代年轻人放弃个性,屈服于体制和资本方意志的过程。
职场的本质就是创造剩余价值,而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职场的话语权。
当你的话语权不够时,在加班这件事情上,是没有议价权的。
但是,一些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你的议价权。
当你的生活对薪资的依赖度越低,你的议价权就越大。
当你的生活对薪资的依赖度越高,你的议价权就越小。
加班的议价权,从来都与年龄无关,而与个人资产和价值观的关联更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里有几套房,可以躺着收租的中年人,可能才是更不愿意加班的。
而尚未完成资产积累,买房首付还要依靠家里的年轻人,可能才是苦逼的加班狗。
遇到不愿意加班的年轻人,也不必焦虑,因为在大功率上,他们迟早要被驯服,成为未来加班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