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读一绘本,名叫《大箱子》,里面描述了几位小朋友住在一个大箱子里。大箱子里什么都有,什么都很精致,只是可惜,大箱子是上锁的,大箱子什么都好,只是剥夺了孩子们的自由。于是,在大箱子里面,缺乏了生气,孩子们的脸上没有笑脸,所有一切,都是定制的人造世界。
我觉得这本书不是写给小孩看的,更多的是写给大人看的。父母、家长、老师常常打着为孩子的好的旗号,粗暴的让他们循着我们自认为的正确方式去生长。就像书里写的,那些住在大箱子里的孩子们,曾经都是自由自在的灵魂,他们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并且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探索这个世界。他们在学校、街上、田野中做太多好玩的事,而这些事在大人们看来却是离经叛道、没有规矩,所以大人们商量着要帮助孩子们,最后以剥夺孩子们的自由为代价。
是不是有点像我们自己?孩子还小的时候,对一切都有好奇心,家里家外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物件,孩子都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动,什么都想玩,于是乎,我们开始了和孩子们的拉锯战。“这个危险,不能动!”“那个有可能会受伤,放下!”“把家里的物件儿弄乱了,住手。。。”最后,我们兴冲冲的为孩子们买来特意为他们制造的玩具,圈定一块地,告诉孩子,瞧,这是你的玩具,这块地方是你的玩乐场,家里的其他地方不能随便动。就像大箱子里面说的,门只能从外面开,也就是孩子们的自由都需要得到我们的允许。而当大人们数落孩子们的不是时,实际上就像书里写的那样,“我能自己叠袜子,能吃完甜菜根,自己系鞋带、自己洗脖子,自己梳头发,每天给地毯吸尘,喂仓鼠吃东西,给植物浇水。。。”孩子们的优点大人们似乎自动忽略了,大家都死死盯着孩子们的不足,想要补齐孩子们的短板。
前两天听“久明教你管孩子”里面一期讲述了一位妈妈担心孩子写作业慢,字写得乱,久明老师问了几个问题,直指重点。“孩子有没有因为写作业慢而拖到最后不能完成?”回答是否定的,写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复习所学知识,掌握重点,为何非要按照妈妈的方式去写呢?“孩子的笔记字写得潦草,是孩子看还是妈妈看?”“他能看清吗?既然自己能看清,因为写字影响成绩了吗?”结论是笔记是孩子自己看,孩子自己能看懂,考试的时候字写得比较清楚。那么“干嘛非得按你说的做呢?”是啊,当我们要求孩子做什么事遵守什么规矩的时候,先问一句,我是在为他准备一个大箱子吗?
�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