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她们会觉得生命变得很慢,很值得活。
因为生命就是一场臣服实验。
像《二十二》开头给其中一位奶奶主持葬礼的老支书说:“也许命运就是走上这个艰苦的道路。”
片头字幕里提到,二战时期中国有二十万妇女被迫成为慰安妇,大部分妇女受不了屈辱,只有一小部分幸存下来。
如果命运无从选择,那么可以选择的只有怎样面对它。跟《饥饿游戏》的规则一样,幸存者是胜者。
如何在生命这场残酷试炼中成为最终的胜者?这部纪录片好像给了我们一些答案。
不管是从选材还是拍摄手法,给我感觉都跟两个月前上映的《冈仁波齐》有些类似,都是关注一个特殊群体,展示他们的日常生活,虽然《冈仁波齐》是摆拍,而《二十二》是真实纪录。
很多人无法理解,藏人的朝圣活动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并没有这样的信仰,甚至还有不少人觉得这不过是在猎奇。
一部文化作品的意义何在?经典的阅读指导书目《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目标,就是娱乐”。
显然,《二十二》和《冈仁波齐》都不是娱乐作品。
它们存在的意义在于提升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力。
就像《冈仁波齐》的导演张扬在电影花絮中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但若干年后,人们仍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有一个民族还这样生活过。神山圣湖不是终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平凡的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同样的,这些老人们的遭遇,或者上升到民族遭遇,其实都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遥远了,我们当然不能忘记历史,这是我们这个民族上升的原动力,“落后就要挨打”,但具体到个人而言——我们要怎样把这股力量融入到我们自己的生命里?
看完《二十二》,我们要为她们做些什么吗?
其实她们生活得不错,当“几千万人在假装生活”、“年轻人在拿命换钱”,她们却在真实地平静地活着,而且比我们更加热爱活着这件事。
就像片尾字幕里,一位奶奶的话:“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而我们的幸福阈值好像都太高了,已经拥有了很多,但我们只盯着没有的,所以我们不快乐。
影片中一个从韩国逃难到中国的奶奶,不幸被囚禁成为慰安妇,我们无法想象她在那样的人间地狱中经历了什么,但她逃出来之后,居然还想要养育孩子,于是收养了一个中国女孩,并抚养她长大,也成了现在她最大的依靠。
英文谚语说“like daughter like mother”,看到女儿就知道母亲是怎样的。
奶奶嫌弃自己现在身体不好,“没用了”,怕活得太久麻烦女儿,而已经做了祖母的女儿还在乐呵呵地逗着妈妈说:“谁说你没用,你不是会唱歌吗?”
于是老人略带骄傲地说起自己小时候过耳能唱的本事,边说着边唱起了《阿里郎》和《桔梗谣》,这也是她仅存地对故土的回忆。
有韩国人邀请她回去看看,奶奶不去,说没有亲人在那了,但她的房间里仍然放着朝鲜传统服饰娃娃,挂着韩国地图。
心里怀念着就好,却没有执念要再得到什么。
有位奶奶从“敌人窝”里逃出来,别人问她在那是怎么活的,她说纳鞋底、踩缝纫机……
有位奶奶跟采访的人模仿日占时期学到的几句日语,还有位奶奶看到日本军人年老时的照片,笑着说“日本人老了胡子也没了”……
这才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虽然她们都经历过巨大的痛苦,但各人有各人的归途。
她们有的遇到了良人,生儿育女;有的收养孩子,自己给自己找了亲人相依;也有的独身一人,但仍然活的不卑不亢,不忧不惧……
她们年老了给野猫们喂食,把好吃的留给猫儿们,自己看《西游记》电视也能哈哈大笑,给领居家小孩做吃的,逗孩子们玩,跟邻居聊天,跟来探访的人们拉家常……
这些奶奶大都梳着一丝不苟的头发,虽然朴素却干净整洁,手上戴着银戒指,手腕上是银手镯,还有的戴着玉镯子、玉手串……
永远不放弃爱,永远不放弃美,这样的女人才会是survivor。
影片的镜头里,生命都变得很慢,看小虫在墙角熙熙闹闹地爬在一起,看一滴水落入地上的积水洼里,看一束光里的尘埃在飞。
就像《臣服实验》中说:与生命现在的面貌互动,而不是它曾经的样貌。
这就是奶奶们的生活吧,活在当下,专注于细小的快乐和幸福。
看完整部影片,我的眼睛有一些湿润却没有泪目,因为内心更多的是平静甚至温暖。
所以去看她们,不是去怜悯,而是去凝视,去观测一场真实的人生实验。
导演有好几个镜头都是像在墙外透过侧边的一扇小门看进去,远远地看着老人在里面的慢动作,我想这就是导演希望我们采用的视角吧……
不是去向下看,而是去向内看,以晚辈的姿态去向老人们学习怎样与命运和解。
清代诗人赵翼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经济学家则一直以社会经济变革作为天然实验场去研究和发展经济学理论。
这些经历了世纪风雨的老人,命运给了她们最可怕的炼狱,而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无需经历战乱却可以透过她们的生命去学习如何面对最深重的苦难而不失人性。
美国心理学大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阿尔伯特·艾利斯说:一个人的价值是不能以他是否聪明,是否取得了成就来决定的,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
《二十二》的导演郭柯在2016年广州纪录片节的采访中说:
良心,是郭柯导演的人性。而奶奶们对生命的执着,对爱的珍惜,是她们的人性。
阿尔伯特·艾利斯还有一个评论是:佛教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承认这个世界和生活中一直都有痛苦存在,人们没必要喜欢这些痛苦,但可以建设性地接受,从而不让自己烦恼,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他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融入了这种佛教思想的。
佛教《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七章中有佛陀语: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得道的,但所有人都一定在寻找一个和这个世界和解的生活方式。我们都犹木在水,裹挟在现实的洪流之中,然而要如何面对这样的生活,其实无需纠结、抑无需逃避,寻流而行,我们最终将汇入大海。
如果你问这些老人们在经历那样的折磨后是如何活下去的,我想她们只是在流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