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了很多成功的方法,却依然困在原地

“我们懂得了很多种成功的方法,却依然困在原地无法前行。”说出这句话的是今年36岁的朱先生。

他是一位刚刚失业但却一直想要自媒体创业的中年人。大学毕业后在城市的辛苦打拼目前也仅仅能维持他们三口之家在当地的最低的体面生活,在外人看来,他不算成功但也不算失败。毕竟,这几动荡的几年,他很好的管理好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年少的时候意气风发是常有的事情。几乎每次酒局都会激发他少年时候的英雄梦,而那个时候他们的英雄是赢在中国的年轻有为的企业家,而当他进入社会的时候,这些年少时候的英雄偶像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时代的楷模人生的赢家,频繁的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那个时候,他内心的创业梦英雄梦如火山喷发版爆发,一发不可收拾。他决定投身创业大大潮去淘金,他自信能够在这个日新月异百花齐放的商业世界中夺得桂冠大有斩获出人头地一鸣惊人。

一个人的自信往往跟年纪呈负相关,一个人的成就也经常与年龄呈负相关。社会没有给他面子,世界也并没有对他含情脉脉。不管什么时候,世界都不知道他是谁,即使他曾经得过很多赞誉认可奖章。

社会是真正的试金石,它会给你最真实的反馈。他的无知以失败来证明,那个时候,任何的叫苦和求饶都毫无意义,社会才不管你是谁呢?

成功是关于反复实践和勇气的故事,不是理论的大讨论。他过度的依赖理论,而且自认为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取得成功,这种自信蒙蔽了双眼。还是他早点知道,社会中的事情都是人来决定和执行的,这背后其实是真实的人性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或许他就能早点明白理解了人性,才会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大有裨益。而理论,有时候仅仅是一种思维上的满足罢了。

最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调整打破颠覆关于失败的认知和看法。很小时候就学过“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我们最早期学会的如何看待失败。可是,后来我们被外部的世界所营销,最终把失败可耻无法忍受等等内化成一种核心信念。而在这种对于失败的可耻和恐惧之下变得谨小慎微不再勇敢尝试了,当然还有来自对自己完美形象的珍视和自恋的执着。

失败是一种试错,是一种反馈机制。它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排除了一种不行的方法,让我们在成功的路上更近了一步。

我们通常都以结论论英雄,但其实真正的英雄都是在困难的环境下做出了勇敢的行动的那些人,也就是以行动论英雄。至于结果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一个做事情不在以赢为最终目的的人便是强大的人。这些新的视角和看法都在一点点融化消解我们头脑中那些坚硬冰冷的固有的错误看法,这个过程会很长,但这个结果也必将是信息的振奋的令人欣慰的。

认知的改变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它需要不断的内部的挣扎和斗争。同时也需要强大的自我进行刻意的选择和培养,让正确的认知生生根发芽,让错误的看法逐渐烟消云散。

最近今天的文章都是围绕着最近的认知体会所展开的,也算是一种认知加固吧。对于正确的事情,必须要反复的去强化和重复才能在大脑中建立神经元链接,刻意练习和重复是形成新的认知的最主要的方法。

如果我们认为什么是对的,那么就每天去重复它,直到你能够自然的想到并且形成习惯。比如避免失败就是成功,比如一万次思考不如一次行动,比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比如躬身入局,比如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比如发现之旅不在于拥有更多的风景,而在于拥有全新的视角等等。这些格言境界都在提醒我们生活的艺术,投入生活而不是在生活旁边。

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但依然困在原地。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命运。但一个敢于挑战命运的人却不能止步于此,他要发起挑战不断发现全新的自己,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生命就是一次冒险之旅,哪里有什么失败和成功。都是一场全新的体验,你需要做的就是投身其中,至于周围的声音和眼光:随他去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