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还是跟翁主任搭档戏剧拓展课,不同的是今年的戏剧课有了更明确的分工。冰楠老师和露露老师主要负责台词基本功课程,翁主任和我负责表演课。作为助教的我其实更多的是参与一些辅助工作。这两天翁主任家中有急事请了假,于是,表演课就落在了我这个助教的身上。说难吧,我也跟着翁主任学了不少的技巧和方法,说简单,毕竟没有跨学科教过。心里还有点忐忑和不安,担心自己上不好。
上课的前一天我把要上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一、课前热身:“松鼠、大树和地震”的游戏。二、戏剧元素训练——牵引训练。三、小品。虽然都想好了,但是还是有几分忐忑和担心。
看翁主任平时组织起来很轻松的样子,其实里面却藏着学问。游戏的组织,既要有清晰的调理,又要把控好游戏的节奏。节奏太慢容易破坏游戏的兴趣点,节奏太快又不能充分的起到游戏的目的。好在,对于孩子们来说,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所以,在组织上还算顺利。由于是第一次组织,我心里有点慌,在讲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并没有很简练,在体验的时候有些小插曲,但是尝试了一次之后,很快就进入轨道。孩子们玩的很开心,活动也很流畅的进行。
接下来是元素训练,我对戏剧专业的东西虽然并不够专业,但是也还是结合自己在学习中的体验带着孩子们做了牵引的训练。孩子们很认真,我一组一组的进行指导。一个训练下来,满身大汗,真心觉得不容易。记得6月份在教育戏剧沙龙中学习的时候,毛毛老师讲过戏剧课中教师就是一个牵引者,老师要带着孩子们投入情境中。在课堂中这个场一定要是安全的,参与者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以保证孩子们能够更加真实的用肢体和情绪表达自己。所以,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做了示范和引导,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做。虽然有些孩子觉得好玩,节奏很快,但是,很快他们通过观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通过这个小小的训练,他们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照顾别人的情绪就是在帮助自己。
戏剧课结束后,我的心情瞬间轻松了很多。我也进行了反思,很多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好像一做就会,其实操作起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简单。也通过这次课,我发现很多我不敢尝试的东西,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再不好走,也能走下去。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在第二次上课前我做足了准备。这次课我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老人与海》的场景雕塑。由于,担心语言组织不好,我提前写了逐字稿。进入教室后,我还提前搭建了场景。准备充分后,这次课就顺利多了。从场景导入到引发思考,从游戏互动到小组建立,从选择物品到小组雕塑,所有的环节都能按照我预设的流程进行。到了最后的雕塑人物内心独白以及大场景的展示,一切都刚刚好。对于我这个跨专业的老师来说,这是一次自我感觉良好的课程,心里还有些小小的成就感。也不由的感慨,逼自己一把,开始再难也能硬着头皮进行下去。同时,我也在思考,我这个“旁听生”这一年的耳濡目染,也还是有效果的。其实,只要感兴趣,愿意学习,很多事情还是可以做好的。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少一些担心,多一份信心,多一点迎难而上的勇气,事情就会越做越好。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就是最好的进步。
关于戏剧几点小感悟:1.戏剧能让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的各种可能。2.在戏剧中孩子会流露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表达。3.创新思维会在戏剧中得到发散和体现。4.戏剧课中能让孩子在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