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
金陵十二钗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探春,最喜欢她的“才自精明志自高”。
探春出身并不是很好,仅是一位庶出的小姐。尽管如此,她却比其他兄弟姐妹都要聪敏能干,深得贾母喜爱。所以,在贾母80岁寿宴上,南安太妃提出要见小姐们时,探春是唯一一位出场的贾府小姐。 在林黛玉刚到贾府见过各位姐妹时,有对探春的这样一段外貌描写: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简单的几个词,就勾画出了探春的精明聪慧,与迎春的“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形成鲜明对比。自然,她的才情比不上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三人,但却是她提出要起诗社。她又是迎探惜三姐妹中唯一参与了写诗的,从中足以体现她比木讷的迎春、孤僻的惜春要聪慧。
探春也十分刚强能干。她不仅组织成立了诗社,在凤姐生病王夫人命她管理贾府时,作为一名年轻的庶出小姐,下人们认为她不像凤姐般强势,不把她放在眼里。然而,她用强硬的态度和手段得到众人的赞赏和拥护:被吴新登家的就拿袭人的娘、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丧礼赏银之事故意来刁难时,她冷静地命吴新登家的查找旧例,按例处理,并不因为赵姨娘是自己生母就特意关照;对于姐姐房中的下人,她也毫不顾情面的处罚了。有人甚至评价说:“探春是第四代中唯一有治理贾府能力的。”
我最欣赏探春的自尊,最忘不掉她在被抄检时那一番强硬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尊严的做法: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愤怒的态度反映出她的贾府会出现这样闹剧的失望。当王善保家的以下犯上时,她狠狠的一耳光,让我好像真切地看到了那朵自尊刚强的“玫瑰花”。
最让我替她惋惜的,是被一些读者扣上了“六亲不认势利眼”的罪名。百度百科中对探春“辱母抬婢”等评价让我为探春感到难过。赵国基一事,她是按例处理;对赵姨娘和王夫人两人的态度也是合乎封建礼数的。至于说她攀附王夫人的言论,探春反抗王夫人主使的抄检大观园一事就是一次清楚明晰的打脸。而且我认为,愚蠢短见的赵姨娘并没有多么重视这个女儿,仅是将她当做为自己和贾环谋取利益的工具罢了。她不但体会不到探春暗中照顾他们的苦心,还多次让探春难堪。探春是在多么寒心的情况下才会说出那些被标榜为“冷血无情六亲不认”的言论啊。
聪慧、能干、自尊、刚强,这是那朵“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的玫瑰花,这是我最喜爱的三姑娘。
史湘云
豪放爽朗的史湘云人气丝毫不输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位女主角。
史湘云由于父母早逝,在史家地位并不高,她曾在薛宝钗话家常探话时,红了眼圈说每日做活累得慌。但同是孤儿,史湘云却活得比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要乐观洒脱得多。
史湘云喜欢办成男孩子的样子,说明她其实是个假小子。我认为史湘云身上有一股侠气,爱打抱不平,听说邢蚰烟受婆子欺负时,她直接说:"等我问问二姐姐去,我骂那婆子一顿,给你们出出气。"初看《红楼梦》时,我以为她这股子侠气与探春、凤姐的强势是类似的气场,后来却发现湘云的豪放是她乐观、善良、不被拘束的体现。
史湘云活泼又直白。她一高兴起来,就会“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 为此,连和她关系最好的宝姐姐都说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湘云口直心快,直接指出了有一个戏子长得像林黛玉这件事。这不是因为她不懂礼数,而是因为她虽和薛林等姐妹年纪相仿,但比他们更天真,心中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大大咧咧的她也不像黛玉那么敏感,未能察觉到微妙的气氛。然而,她的率真却从未得罪过贾府中的人,和薛、林还成了关系亲密的姐妹。也是,这样一个天真善良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在风气愈来愈差治理越来越乱的贾府中,怎能不被众人喜欢呢?
谈起史湘云,不得不提的就是“憨湘云醉眠芍药圃”这一幕了:……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胎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我觉得标题中的“憨”字用得极妙,概括了湘云的可爱和不羁。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除了“侠女”湘云还有哪个娇生惯养的小姐会这样大大咧咧地睡在冷冰冰的石凳上?这样一个英气勃勃的少女,醉眠于红艳的芍药瓣中,是我认为全书最美的一个场景。
湘云没有薛宝钗、林黛玉那等美貌,但和处事圆滑的宝钗、清高孤僻的黛玉比起来,湘云这样一个单纯、率真、平和的豪气女侠,就像是浑浊贾府中最无瑕的白莲,是最明媚的一束阳光。
薛宝钗
同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比起清高孤僻的林黛玉,我更喜欢薛宝钗。
薛宝钗比林黛玉更懂得与人相处的艺术。或许是因为林黛玉小时像儿子一样接受教育,她的心境比普通的大家闺秀要高,这也造成了她孤傲的性格。心性敏感、言辞尖锐的她和许多人有过争执或矛盾、让许多人下不来台,在大观园众人心目中留下了不友善的印象。与之相反的,薛宝钗作为在封建大家族中一步步接受封建式正统教育的贵族小姐,薛宝钗很懂得在贾家这个封建环境中与人相处。
薛宝钗和一众姐妹相处得很和洽。史湘云对这个比她大几岁的姐姐有一种崇拜般的喜爱: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服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在她心里,薛宝钗就是没有短处的大姐姐,是完美的学习榜样。宝钗的优秀和受欢迎引起了林黛玉的嫉妒,特别是当她看见青梅竹马的宝玉特意去探望生病的宝钗时,更是说出了“我来得不巧呀”那番话。但是即使是孤傲且嫉妒她的黛玉,在经历了病中宝钗来探望和安慰,以及听宝钗关于《西厢记》、《牡丹亭》的教育这两件事后,对曾经怀疑薛宝钗不安好心感到惭愧:“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林黛玉说薛宝钗“待人极好”,可不光是对这些身份平等的兄弟姐妹们,她对下人宽容和善,对长辈恭敬懂礼。比如,在贾母让她点戏时,她选的是合乎贾母心意的曲目,这反映出她的心思细腻。或许会有人批评她这是讨好高层的表现,但却是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族中生活的必需手段。贾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打算,这一些小心计都是这园子里的常见戏码。况且哄长辈开心也是尊敬长辈的一种表现吧。
薛宝钗的和善、机敏受到贾府一众人的喜爱。连那个尖酸刻薄的赵姨娘都对宝钗又敬又爱。 端庄温柔、体贴周到、与人为善,这就是我心中大家闺秀的形象。
高一一班 15杨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