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
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
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
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可是如今,不少小伙伴说,可以感受到自己和身边人的丧,曾经的“毒鸡汤”对人振聋发聩的能力也在不断降低,曾经听到“毒鸡汤”,年轻一代很多人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振奋,相比如今,反差实在不是一点两点。
也许是因为鸡汤喝多了,产生免疫力了;可是不知不觉间也发现,如今,很多90后不再相信明天会更好,也不再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乐观,就能取得想要的未来。
一股“丧文化”在年轻一代部分人身边弥漫,这种丧文化,是指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
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
“丧”还被叫做“反鸡汤”。当时KY推送了一批粉丝们的信念感悟,标题叫做“别叹气,因为永远都有更难的事在后面”,引发了大量的共鸣。
同样,在2016年,葛优瘫反映的是他们的生活状态,马男则是他们的世界观。
虽然如今葛优瘫和马男都已经不再那么火了,“丧”的状态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其中的内涵是:
判断自己很大概率无法得到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感到自身努力的渺小和无意义,因而无法对美好的未来怀抱预期。
丧并非是“全无欲望”。恰恰相反,丧是因为还有所欲得到的事物、却没有途径可得。对自身当下所拥有的感到满足的人,并不会“丧”。
丧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已经预先为“自身”和“外界世界将给予自身的反馈”做出了负面的预判,把努力的过程表现得颓废且漫不经心,就能够在真正面对负面的结果时,用面无表情掩盖内心的难过——人生本来就是如此啊,我早就知道了不是么?
在某种程度上,丧是一种价值与行动失调后产生的心理状态。传统努力已经难以实现生活的质变和阶层的上升了。
目前在这个国家,由于社会成本高居不下,下层通道往上的空间逐渐已经堵塞。很多人都知道“不努力就去死”、“越努力越幸运”诸如此类的励志名言,但是更有把握的是“努力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
但是这样的形象跟所有年代所提倡的积极、健康、向上主流精神相悖论,但却在此时此刻,恰好跟这个时代青年文化无缝切合。他的颓废、绝望、悲观、生无可恋,正是这批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大、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
“丧”的背后,表达了沉浸青年人,对于现实再如何努力也难以打破固化的阶级的绝望 —— 发展前景太过迷茫,前进的路太过曲折,我们洞悉并受困于自身无能。既然如此,就让我们躺一躺,就这样,到躺尸到死亡。
快清醒过来吧!年轻人们。
回到开头,我们知道“丧”一点也不好,它会让人越来越颓废,生活缺乏激情,工作缺乏干劲,很多时候还可能会自轻自贱,妄自菲薄。
那么这时候,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雅斯贝尔斯这样问:“他是命定了要服从那些似乎“决定了一切所发生事物”的强大力量的统治?还是终究会找到他能够自由迈进的道路?”
我们不能因为可能失败而停止奋斗,就像不能因为我们终将会离开世界而放弃活着。
雅斯贝尔斯说,人不愿意仅仅活着,他要决定选择什么和捍卫什么。
大概,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此吧!你必须作出选择,在选择中找到所欲捍卫的事物和价值——你也许终将失败,但在你放弃之前,它都不被叫作失败——然后在捍卫的过程中找到“存在”的意义。
但如果你放弃了向上的挣扎,放弃了努力的投入,也许,你的作为人的本质将被进一步消解,你会在这个社会的染缸里越陷越深,最终成为这个时代里一粒不起眼而毫无意义的尘埃。
努力挣扎,只是希望给自己赋予生命的意义和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