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去过一些地方,和当地青年有过几次互相谈话。谈话过程中,除了体验当地情况,常常我们会聊到"教育"。怎么说称之为"教育"呢?除了在小地方,个人能力极其重要的"自我搜索学习资源"能力,还有就是如何在当地培养当地比自己更年轻的青年人,希望他们长大后,不管是出去城市里讨生活,能够和城市长大的孩子们不相上下;如果选择继续留在乡村,成为青年力量的骨干,带领著更年轻更小的孩子们青年人持续成长。这是一题不管哪个地方的乡村,都会严苛面对的"现实"。
「我的小伙伴们还是羡慕我的,毕竟我终究还是出去了。他们也许嘴上不说,但他们还是会支持我的。」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想走,而是走不动。只有一个老妈妈在家,实在舍不得她。」离开的原因很多,留下原因通常只有一个,太多羁绊,割舍不下。
留下,或是离开;留下过再选择离开,离开过再选择归来,能够做这个决定的,只有驻足在每个分岔路口当下的自己。别人,任何一个别人都没有资格影响你。包括那个过过往的自己。
节选自《离开的勇气 ─ 南通》
舟山的故事才刚要开始。舟山的未来需要舟山青年回家承担。承担,也许不应该是义务;倒是可能是觉悟。当自己意识到家乡和你是个不可分割整体的那一刻,你会愿意为它做更多。你知道它在变化,其实你自己也在变化。变化之中如何体现作为个体的价值,这是我们必须要用时间去碰撞的。舟山青年,现在还正在找寻可能合适的答案。
「我们必须先变成新了,做为新区是必要步骤。」当我和杰哥讨论到拆与建状态的时候,他是这样回答的。但我提出质疑:「难道仅有拆或不拆?建或不建这种二元选择吗?有没有办法是保护部分老城,去修复它,然后在老城之外的幅员去扩充新城?」「舟山的地太少了,我们已经在做填海造陆,但土地还是不够。要保护老城的意识还没培养起来,老城已经被拆光了。」是舟山必须面对的现实状况。
节选自《混沌的力量 - 舟山》
「你觉得等你长大你还知道要准备什么来拜神闹热吗?」很肯定的说,会愈来愈少人知道这些知识细节;年轻人从家乡前往城市的时候,思维与世界观发生变化,他可能会觉得闹热"不时尚"闹热"很麻烦"进而不知道为什么老人这么"执著"继续要我们配合"延续";大家到底在"求什么"?潮州文化是什么?潮汕给外地人外来者的文化感受是什么?在地的"文化自我认同"是什么?当民俗活动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当地年轻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型态、未来发展、独立个体之于团体之中的位置,他们都是怎么想的呢?潮汕文化除了吃,除了闹热还有什么?他们将会如何选择自己的活法,在这个全新又快速变异的时代,用聪明的方式更准确更直观的传递潮汕文化的精随?
回看以上这些文章,所提出的命题就是我身上的议题。我作为从台湾岛屿乡下出来的客家女性,成长至今,去过几个大城市,2009年至今约十年当中,在城市所面对的职业兢争力、个人职涯规划、自我成长度、弱关系连结度,是否能给其他乡村青年人参考借镜?生命历程是难以复制的,我并非要你们学习复制路径;乡下孩子的特征就是朴实,我们总不习惯不擅于不能够第一时间"抢夺"城市资源,拥挤如此大城市,你没有足够能力与动机,很残酷事实就是你会被"打"回乡村。(在此不讨论那些已经赚够钱,因为个人因素身体缘故"选择"回到乡村的那些人)城市,是座残忍战场,这些经验传承,不能够让你就此安然无忧;乡村,是一片美好田园,你的生命应该在哪里继续活著,只有你自己能够决定。
一路上,村里发小能够继续与你正常谈话吗?你们成长速度已经早不在一个频率。同窗情谊的同学,你们只能在某人的婚礼上,礼貌寒暄几句,职业产业不同,让你们无从理解让你们尴尬而笑心里只想著尽早离席。如果你和我类似,都是心心念念都想著要出来大城市优游的自由心灵;如果你和我类似,常常思考为什么今天的自己会在这里?如果你和我类似,读书时候每个寒假暑假都想去参加各种夏令营冬令营只要不在家乡哪里都可以;如果你和我类似,并非"不爱家乡"而是饥渴于和更多有趣心灵接触;不管你的阶段是什么,都希望妳能有自主判断的意识和意志,意志坚定这事,没有人帮助的了你,社会上想要"影响别人"的人太多了。"我是为你好"的这种烂话一路上也不知道多少人会这样对你说。毕竟生命是爸妈给你的,活这一生就是自己为自己负责。在城里挣扎的乡村人,我们加油吧尽可能努力的活著。在乡村生活著的青年人,你们加油吧,有机会还是要出来看一看,看过了,任何事情都眼见为凭,你才能下决定自己应该长久的待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