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慢一点,说简单一点 10-27 30

下午得空整理昨天的会议记录——某飞语音自动转换文字的会议记录。如果追求逐字逐句的会议记录,那么用这种工具实在是太痛苦,比自己边记录边归纳累多了。

最痛苦的是什么?是与会人员的表达习惯。

昨天的参会者有两种。

一种是照着稿子读的,和这种差不多的,是一位且仅有一位普通话好且表达清晰流畅没有语气词的年轻人。这种情况,某飞翻译起来毫无问题,基本可以直接用。

第二种情况是我们单位那些年龄较大的老同志,或者年龄不大,但是平常不太擅长言辞的人。他们的语音记录——真是惨不忍睹!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一句完整的话。说话没有中心,说完了不知道和会议主题有什么关系,他自己也不归纳总结联系联系。往往一句话没有说完,马上又转到另一句话,另一句话同样不会(或许是没有能力)讲完整。少数一些讲完整的话里又有三分之一是没用的语气词,比如一位同事就不停地说“其实”,还有一个同事就反复说“是吧”,“嗯”“啊”之类的语气词更加不胜枚举。所以第二种语音记录一页纸归纳出来一般也就一句话。

思维跳跃和表达之随意一到正式场合立刻就放大了几百倍。不这么记录一下还真发现不了。

边整理时我就边想,自己也属于表达能力不强的人,日常讲话还好,正式场合下一紧张往往也只能表达出来半句话了。

我觉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预防:

一呢,列出简单的提纲,手里有个极简的书面稿,这样起码基本条理和主要框架内容有了,不至于空洞无物。

二是,只用最简洁的语言,缓慢地——一边想想,一边把自己想法说出来。

两种方法共同特点是——有准备。书面提纲自不待言;如果来不及准备书面稿,说慢一点,说简单一点,就变相给自己多了一点准备的时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