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所谓的“资深编辑”。倘若换个阐释性的表达,其实就是,一个与书打了好多年交道的人。
我是法律专业编辑,大多数时候,我们把书从类别上分为实务书、普法书、学术书、法规书等等。六年来,我做了近二百本这种意义上的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法注解与配套》《婚姻家庭常见纠纷手册》《商业秘密法律实务精解与百案评析》《企业法律顾问实务操作全书》《律师如何思考》《劳动纠纷实战解析》《全球调解趋势》《中外法学名著指要》《国际恐怖主义法律问题研究》《英国法研究三部曲》……这些专业书是本来就只面对一小撮人出版,且只有这一小撮人中的很小一撮人会感兴趣的书。
此外,我还曾努力地“不务正业”地策划过几本面向大众的“非法”书——非法律图书。
《照亮人生的365金句》,这本书中,我自以为创了两个词:“五分书”以及“书格”,但是似乎除了我,知道的人也不多(大汗淋漓……)“五分书”是一半可以阅读一半可以记录的书,“书格”如同人有人格,书则有书格;
《美丽的帝国:注定对手》,这本书,出版过程好艰辛,审稿中,作为不太关注国际格局的眼光较短道行较浅的法科出身的小编辑,狂补各种知识,各种存疑,各种查证。当然,其他环节,也都各有各的不省心,只是封面就设计了九个,夹在作者和美编之间,十分艰苦地拿捏着如何让批评和赞美以适当的比例混合,方可让已经烦了我的美编再继续燃烧他们的小宇宙设计出满意的方案……最后的结果是,这本书的销售情况很一般。在大千书架,芸芸众书中,每本书都有它或畅销或滞销的命运吧,那么,编辑的艰辛有什么重要呢?如果觉得一本书没有得到读者认可甚或口碑相荐,是辜负了编辑所有的艰辛,那编辑未免太把自己的工作当回事了,作者写了那么久,那心血,谁可惜?何况,到了营销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说不定还需要再给自己补一刀反思为什么,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
《亲历投行——中国投行的传言与真相》,这本书的影响可谓远远超出预期,其实做的过程着实没有太多波折,除了选题讨论时,选题会质疑这样的书给谁看,谁会买,提出了深深的担忧,选题差点被毙掉之外,其他实施过程顺水又顺风,后来的畅销,也着实吓了自己一跳,一个月加印数次的感觉真的非常不错。作为一个法律编辑,我做的“非法”书,在其他类别的排行中榜上有名,好吧,我说得详细点,是一段时间保持在财经图书子类排行榜第一名。这让我心里可以悄悄地乐一下子。据说,人总是有变态的虚荣心,一个文人想让别人夸他武功高,一个武士又特别受用被夸文章好。我这个俗人,一个法律专业编辑策划了一本畅销的“非法”书,那种心情可能就属于这种吧。
嗯,我是一名法律编辑。说起“非法”书,说了半篇,专业的书只是列举了书名。不欺骗自己,说实话也是因为我没有找到专业与大众完美的平衡点,好在编辑职业最大的宽容性在于,永远有机会,还有做下一本书的机会。
我现在的愿望是,考虑如何架起法律专业与大众的桥梁。即将做的书,最好既是法律的,也是“非法”的,书的内容是讲述法律的,读者即使是非专业群体也乐于阅读,可以有知识和智识的收获。希望我不必追求变态的虚荣,而真正能把大家刻板印象中专业的枯燥的法律,用亲切的愿意阅读的图书来传递,让看似艰涩枯燥的法律润物细无声地走近更多普罗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