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与心理疾病的最大区别
🔵有心理疾病的人对外界反应方式与程度是旁人认为夸大不可理解的;
🔵当事个体总体情绪体验是严重负面的;
🔵并且形成生活不适应问题。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符合才是心理疾病。上面的解释是非学术性的。
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2种临床表现。常伴有躯体化症状: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
2019年发布的CHMS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结果显示,焦虑障碍的年患病率为5.0%,终生患病率为7.6%。
常见类型有①广泛性焦虑障碍;②惊恐障碍;③场所恐惧症;④社交焦虑障碍;⑤特定恐惧障碍。
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
1. 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2. 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感、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急性焦虑
1. 濒死感或失控感。平日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时有特定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焦虑与病理性焦虑心理上的不同
一、心理预期
焦虑症的含义:个体对未来会发生坏事有强烈的预期。
分两种情况:
1.认为未来会有坏事发生,具体的原因却说不清。
2.认为未来会有坏事发生,能说出原因,但在旁人看来,问题严重性被过于放大了,或者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以上无论哪种情况,个体对未来风险概率都存在着过于夸大的倾向。
二、情绪反应
正常的紧张与病理性焦虑不同,所表现的是对现实客观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反应与现实威胁相适应。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举例:某研究生做论文被导师批评,就觉得可能毕不了业。然后联想到找不到工作,又联想到被女朋友嫌弃,再联想到结不了婚,接着会联想父母不满,随后又联想到买不了房,生不了孩子......
总之,越想越糟糕.....
所以,焦虑症对于客观现实的风险是放大的,是事实明显不符。过于放大风险造成过度的错误反应。
是否有焦虑症,可以参考焦虑症的自评量表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