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妹妹在微信说道古巷嫲可能不太对劲了,这几天刚好天气阴沉,我不知怎么有一种她老人家大限将至的错愕感,其中缘由也许是清明扫墓时去大舅家看她精神不错。但就在这种飘忽不定时,我想到了一点东西,也就记录下来了。
不知从何时起,对于外嫲(外婆)的称呼就变成古巷嫲,再加上谈不上一年一次的新年问候,这种疏远感成了挥之不去的感受。而这个称呼成了她之于我的全部代名词,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不知道她的经历,说不上次数的碰面,有时我觉得想起古巷,古巷村口那片茂盛的竹子对我的感受更加深刻。
现在想想这样的称呼是有些不太妥当,就好象有种,无形中强调着自己与外婆(外嫲)的疏远。书上会描述妈妈的母亲为外婆,我们就得从外婆想到外嫲再想到古巷嫲,就好象你得想到古巷这个地方的时候,你才突然觉得自己有个外嫲。即使现在觉得不太好的称呼,现在想改口也很难,这种深深刻着时间的烙印的称呼,是改不了的,它只会随着你的记忆慢慢加深。
不过我想起两个小辈的,他们不知不觉又踏入我们的漩涡中。是的,但为何会是这样的又重复着我们的开始呢?我想其中的原因在于,有了亲疏感后,为了方便区别,在疏远的外嫲加上地方更来得便于称呼。但也许是我太拘泥于字眼了,假如当初换成另一种称呼,这种疏远感依旧还在。
(2)
爱,很难出现在我们的口中,有时候更像是一种童言无忌。可是,它确实是无形中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爱,最简单的来说,是使对方开心,向上的心情,但思及自己,我觉得我们貌似走进了一个爱的陷阱了。那就是觉得爱是特别的,爱是不平凡的。所以,我们会认为相对于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的事是我们表达爱的更好的路径。
就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爱来说吧,对于子女,我们会将每一次考试成绩,每一次的升学,工作,结婚的结果来评分我们对于父母的爱,相对过来,我们却会把从父母那边得到的不常有的表扬,夸奖,抑或是奖励认为是父母对我们的爱。
于是,当我们开始把爱当成是特别的,不平凡的时候,我们考好成绩,得到奖励;我们做到大事,得到父母为之自豪。但人生的困难是随着欲望膨胀而增加的,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经历的失败,我们无处寻求的爱开始冷却我们爱人的心。
我听思琦诉过苦,我开始理解自身在爱这个字眼上的缺陷。她不知道,在她日常的生活上,围着她是许多人对她的爱。她不理解,爸对几个小朋友的爱,因为她不是那个特别的一个;她不理解,每日三餐,生活中的平淡,背后是父母的爱。她能理解的是那些特别的爱,那些不属于日常生活中的风波,这就是我想说的,在我们不愿,不常提起的字眼上,我们也开始慢慢缺失了属于自己以及小一辈的爱的教育。
(3)
终于能将两个联系起来,这里并不是强调以前的称呼是多么错误。我想说是,爱,不仅仅体现在小处,而更应该体现在小处上,在平常生活中,就好象是这个说不上重要的称呼。
古语有句,子欲养而亲不待,给人一种要先完成大事的感觉,才能孝敬双亲,也许此句也在说,爱,不需要踏破铁鞋,不需要走过万水千山。我想,说不出口的爱留在心里,但它要体现在平凡生活上,也许一句问候,饭前饭后的帮手;一个拥抱,一个失败后的鼓励,这也就是我希望小一辈能在爱这个字眼上不再走我们的路线了。
P.S 假如结局注定一个,希望古巷嫲能够安详地走完,病痛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