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乡村首席教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以来,因为工作的各种忙碌,并没有发生任何的行动,当然阻碍自己行动的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内驱力。直到11月10日-11月19日参加河师大外国语学院的专项培训后,改变了我原有的认知。在专家们的解读下,我深刻领会了“领航”二字的含义和责任;遇到了王艳着老师,竟然将数学教材内容编写成一个个数学童话,孩子们怎能不喜欢!梁树丽老师“简更”1900余篇,书写文字已达300万字,怎能另我不震撼!培训虽然结束了,来自乡村的老师们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上,立刻行动,开展各项研修,撰写教学研究,尤其是袁守良老师,对数字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每天一篇文章。在这次培训中令我深刻变化的不是知识,而是大家那种学习和行动的精神!我们总在说,要和三种人在一起: 一种比我优秀的人;另一种就是使我优秀的人;还有一种就是愿意跟我一起优秀的人。每时每刻要和优秀的人一起走,走着走着你就上进了;要和积极阳光的人一起走,走着走着你笑容就多了;要和努力的一起走,走着走着你就和他一样跟随光,遇见光,靠近光,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很庆幸,在2024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里我遇到了久违的那束光,照耀着我,使我重新找回自己!

在大家的影响下,11月6日,我也举办了工作室的招募会,在全镇语文教师里面挑选了19名年轻的教师,通过一个小讲座的形式向老师们解读了工作室成立的意义、形式和对个人成长的价值,随后让大家自愿、自主、自动申报。在周五收到了13名教师提交的申请,做为主持人,莫过于看到更多的年轻老师有强烈的成长愿望,这是令人欣喜的!

简单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在今日,也就是11月11日,四个“1”日子里,是工作室第一天打卡和“日更写作”的日子,怀着期待的心理,在中午2:40看到了琳琳老师第一个推送了她的“处女作”,为她的勇敢点赞。随后七名老师分别推出了自己读书感悟和“日更写作”,我一篇一篇阅读,就像欣赏自己的孩子穿上了一件新衣服,会品味其中某句话,或者她们在班级里面的一些做法,我再一个一个反馈,我想让她们迈出第一步被看见,被认同,我也唯恐她们其中哪一个想“退缩”,很遗憾的是有3名老师,因为今年刚上岗,工作和读书的关系还不能协调好,或许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或许是还没有做好准备,但无论是什么,我相信在她提交申请的那一刻,内心里面已经种下了成长的小火苗,我期待着她们有一天能重新归队!

说实话,对于“日更写作”我对自己也没有完全的信心;对工作室11名小伙伴究竟能坚持多久也没有把握。
用张慧敏老师今天日更的话“你为什么一定要做好了准备才肯出发,你永远不可能做好100%的准备,你得先投入进去,然后再不断改进,所有的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做,而是做了才会有希望!”
雪蕊老师说:打卡第一天,也是变优秀的第一天!
琳琳老师说:往前走,别迷茫!
的确,这不就相互陪伴的力量吗?如果只顾自认为这样不行,那样不行,我们可能样样不行。先迈开腿向前走,你才有进步的可能!最后引用跃慧老师日更上面的话:想,全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老师们的日更让我找到了信心和力量!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手挽手向前走!相信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后,会迎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终会“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我已站在自我的人生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