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高考的语文卷说明:语文改革已经进行,不是等待!不能再等待!
对后面面临的中高考,建议家长一定要提前把今年的中考或高考试卷让孩子看看做做,了解一下难度,明确下努力方向:
1.知识点面广量大分值少,要想拿高分,平时课内训练扎实,课外必读跟上。刷题管用,但背还不如理解了用到读写中去更实在。
2.阅读的难度既体现在数量上,质量上,更要重视高质量的速度上——如何快、精、准把握一篇文章。要学会与作者思想层面的沟通(道),这点游学效果更好;其次才是技巧(术),这点平时室内学习培训即可,不能本末倒置,仅有术没有道,还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做题的奴隶《菜根潭》所说“明机巧而不用谓之高”,强调做人层次;考试则反之“明技巧要多用”。两者都需要加强。
3.作文是阅读质量的转化,并不是割裂的。既包括有形的阅读,更要注意无形的阅读,多体验生活;既要会抒情,更要会思辩说理,考核的深度广度要求越来越高。厚积才能薄发,不在读书,就在行路,行路是更好的阅读。
积累层面:多阅读,多体验人事物景,丰富知识,知道WHAT越多,素材越能信手拈来;
思考层面:多游学,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多学习钻研108将,提升视野,知道WHY,HOW,培养思想品行,毕竟考得是正能量。
培养层面,只讲两点:
1、家长必须适度放手,不要以担心、爱,为你好等为借口,一方面思想上不放手,一方面让孩子读写有思想,这本身是矛盾的。过去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现在是巨婴现象越来越普遍,不少孩子越来越不阳光,也会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思想的束缚,比身体的束缚更可怕。
2、写作是有感而发,阅读同样要有感而读,否则读后无感,算得上真正的阅读吗?这样的后遗症难道还少吗?孩子小时候往往特别爱问“为什么”,现在不少孩子受影视、游戏、家长越位等影响,仅仅满足于“知道了”,失去了学问学要问的求学精神,这与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短视有重要关系。一个人早早享受了皇帝待遇,何必要去奋斗呢?家长为孩子思考越多,孩子惰性会越强,辛辛苦苦的爱,结果却害了孩子,是我们不少家长成就了巨婴。而考试会照顾这样的孩子吗?会原谅这样的家长吗?社会会包容这样的孩子吗?
语文既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应从学做人的高度去学语文,这是语文的初心,万万不能改变,也希望这是孩子爱上语文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