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慈悲,请先给自己。

当我们谈慈悲的时候,请先给自己;

当我们谈爱的时候,也请先给自己;

这不是利己主义的宣言,

而是真实的心灵运作的机制----我们永远无法给出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内在关爱成长练习的第一周过得很快,小伙伴们的分享互动深入而打动人心。

我们在经由发现自己对自己多么的不仁慈,而重新练习自我仁慈;

我们通过感受人群中的自己如此孤独和卑微,来觉察自己内心是多么不相信爱;

光明不是向外求的,光明是穿越黑暗而抵达的内在核心,是等待我们忆起和发现的内心宝藏。


让我们重温这一周的精彩。

第一周:描述仁慈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究竟何为仁慈?

让我们先从定义仁慈开始,不过我们用的不是字典里的定义,而是我们的感受。

当你想到仁慈的人时,你会想到谁?你生命中是否有这样一个人?

你是否曾经被仁慈地对待过?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请做如下的练习,最好写下来:

1.花几分钟的时间想想,你会用什么样的字眼描述仁慈。把这些字眼写在一张纸上或是本子上。

2.写下当你被别人的仁慈对待时,你有何感受?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越具体越好,写的时候,去感受这些感觉是否又出现了。



小伙伴的分享

仁慈,包含了一切。

看到就是仁慈的。

看到做不到也是仁慈的。

看到不仁慈也是仁慈的。

仁慈是爱的一种特质。如同喜悦一样也是爱的一种特质。

它们与爱一样,不需要外境的支撑才得以存在。它们一直就在那,在里流过,照耀。它们不是某一种形式,也不是某一种定义。就如同爱一样,你无法用什么来界定它。

但它们都会让你一直奔波的心猛然间动容,无论是谁,都会一眼的认出它。因为那是我们最渴望寻找的东西。

我们之所以能够一眼就认出它,是因为它就在我们内。爱的使者在呼唤着我们去看到它

---july

感谢一同走过的一周,感谢将要一起走过的一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