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回来后第三天,陪老公去医院看皮肤科,憨憨的老公付完费抱怨“后面的大妈一直往我身上挤啊挤跟赶投胎一样”,末了一个大大的白眼。而我还在恍惚中,在大英排队区近乎森严的隔离,人与人之间礼貌到不敢相信,推推搡搡绝不会发生。
在英国,排队是一种理所当然,争先会被店员严厉制止,甚至被各种舆论谴责。记得刚去的几天,在店里付款常常找不到排队的位置,人与柜台之间距离之远让我怎么也猜不到还有人在排队,常常手伸得超快准备结账,店员礼貌而疏离地告知我后退排队,脸上带着一丝轻视与责备,我瞬间窘了,几乎可以猜到他的内心“Ah, Asian"。
在中国,我们也找不到排队的地方,但不是因为人和柜台要隔得远,而是人往往一拥而上把彼此挤成沙砾,习惯见缝插针地向前和遥遥地伸长手臂。甚至拖家带口地并排,从后面看完全找不到队伍是哪一列。
去年过年期间,因为上海东方明珠发生了踩踏死亡事件,我有个德国客户还特地发邮件来关心我,知道我没事后告诉我,他和他的家人都觉得这类悲剧太不可思议太令人惋惜了。
很羞愧地告诉你们,我在上海坐过N次地铁,我一直都不知道哪里是上地铁排队区。地面上往往会画三个箭头,中间是直箭头代表人从地铁下来,左右两侧是斜箭头是要上车的人等待位置。我在上海坐地铁,人们都是排三列小队同时占了出口区和入口等待区,而且地铁门一开就进入疯狂抢座模式。
我终于知道箭头的含义是在台湾,大家都井然有序地站在两边的位置,把门口的位置让出来,这时才注意到地上被忽视的标识。在那些一个大家都整齐站队的环境中,不自觉地也会修正之前争抢的劣习。静穆和礼貌,无声,却有着巨大力量。
所以中国大部分地区排队特别久的部分原因是,我们的排队机制很不健全。排队是一件需要强调的事,需要保安等服务人员现场维持秩序,这是非常奇怪的。如果有天我们能让不排队的人感觉自己突兀,这才是真正的文明进步。
说到这里,有些盆友也许会说,我们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所以排队慢呀。我想反问一句,因为人口基数高,相应的服务人员(柜台)也应该多吧。所以,我有些新的见解:
在英国绝大多数的连锁超市,柜台旁边提供了一排自动付款机并贴有指示说明,可以通过扫条形码的方式自助结账。所以柜台上排队的人一般不会很多,大家都很熟练地在机器上付款。
在我们太仓的医院里,你会看到贴着“军人、老人、孕妇专用”标识的人工柜台,也有大汉镇定自若地挤在队伍里,一瞥其他队伍不知有几十个人在等待,人与人之间,几乎毫无缝隙。
但奇怪的是,该医院的大厅里明明摆放着一排自助服务机器,可以挂号、缴费,基本一分钟内可以完成,比排队不知道快多少倍。但它们却静静的呆着,鲜有人使用。就连我老公这样的年轻人,也情愿选择会被大妈挤上身的人工柜台,我问他为啥,他答我“懒”。直到我向他演示了机器的快捷,他的脸上一个大写的服。
自助服务毫无疑问可以提高便捷度,但为何使用者甚至不到百分之一?我注意到这些自助服务机器旁边基本没有竖着的纸质牌或设专人做引导服务,所以这些机器很容易在角落里蒙尘。
初到国外的盆友会很容易注意到他们餐馆费用和我们国内有明显的不同,有必付的人工服务费。英国的餐馆服务费是百分之10-12。我澳大利亚的客户之前也跟我抱怨过他们当地的人工费非常贵。我想,这是为何中国会被作为世界工厂的原因,因为我们人多,我们人工费便宜。但是,正因为国外人工贵,所以自助化服务更普及和推崇,用更多的机器来尊重稀缺和昂贵的劳动力。
当我德国回来的小伙伴们驾轻就熟地自助加油完,一溜烟跑远,还有很多车在等待加油站员在寒风中慢悠悠走过来为他们服务。即使最末的车已快排到马路中,影响了交通,他仍然茫然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