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每日写作50字”活动第一天。
我想谈谈自己对写作的认识。
小时候,常常为作文发愁。
总觉得没什么可写。
非常羡慕写起来就收不住笔的人。
心想:他们脑子怎么有那么多东西?
再看他们的文章。
一连串华丽的辞藻、美丽的修辞。
我一下自卑起来。
那些词汇和修辞手法,我怎么不会用呢?
自己的作文水平实在太低了。
于是,我畏惧下笔,怕被别人比下去。
每当某个同学的作文,被当成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时,我是多么羡慕!
为了提高学生整体“写作能力”,
老师传授我们“法宝”——写作时每段怎么开头和结尾,甚至该用什么词、什么话。
比如:形容人急切地赶过去,可以用“三步并作两步”;写老师,就要用“园丁”、“蜡烛”。
这种程式化的生搬硬套,限制了我对写作的理解,也限制了我对生活的想象。
我曾一度以为,写作就要像老师交的那样。否则就是胡写、乱写。就是不守规矩,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是非常可怕的观念。
它像牢不可破的囚笼,把我的思维牢牢框住,不让我探索未知天地。
我错误地以为,写作必须要有完整的结构、准确的用词。
于是,每次下笔,都带着沉重的思想包袱。
完成任务一样的写,毫无乐趣。
后来,我渐渐认识到,写作不需完整的结构,不需写满多少字,不需辞藻华丽,不需语言准确。
写作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生命的需要。
写作只有一个要求——真诚。
面对自己,摘下面具。
让此刻的思想情感涌现出来。
涌现而不加以限制,写下什么就是什么。
不考虑句式和用词,不回看,不做修改,一气呵成。
比如此刻,我随手写到:
大周末,外面却灰蒙蒙的,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发呆去了。窗外马路上的车滴滴作响,夹杂着行人的叫喊声、孩子的欢笑声。只有小鸟的叫声最悦耳动听。我也想飞过去,和它们一起叫。但舍不得手中的手机。
刚才,我写的是什么?
只是沿着思绪写下去,没有限制,更没做改动。
现在回看,似乎又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它是真诚的,是我那一刻的第一念,而那一念最宝贵。
希望大家也能抓住自己的第一念。
记得还有一次,我与一个朋友用微信聊天。
她说自己害怕写作,因为文笔不好。
我就聊她喜欢的旅游。
她顿时来了兴趣,变了一个人似的。
她谈到当地的秀丽山川、风土人情、自己当时的心情。
我感受到,她的思绪如奔腾的江水源源不断。
我们聊了近两个小时。
之后,我用五分钟把她聊天的文字编辑一下,发给她。对她说:看吧,这就是你的文章。她惊讶不已!
所以,不难下笔,也不愁没有可写。
只要不用框框限制自己,把笔交给思绪,让它带着你神游,让你的文字不自觉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