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养育的孩子,最后都怎么样了?

       故事1:在小区散步,无意间邂逅了一对在滑滑梯前带娃的老人,他们的孙子约摸3岁左右,是个可以全场疯跑的小可爱。 这个小可爱在滑滑梯前跑上跑下,这两个老人就如同威武的战士,一左一右,全程守候。爷爷手里还拿着一杯红豆粥,时不时凑上去给孩子喂上一口。

        中途,孩子玩滑滑梯有些腻了,围着小区广场兜圈子疯跑,而他的爷爷奶奶则追着孩子一个劲儿地跑,边跑边喊:“跑慢点,莫摔到了……”

        故事2:有个小孩,上幼儿园的时候,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还喜欢欺负个子小的同学。老师多次劝阻,可是每当这个时候,他妈妈就跳出来,为自己的儿子据理力争。无论如何,她的儿子都是对的,不对的是其他小朋友。

        故事3:在综艺节目《变形记》里,那个16岁的女孩刘思琪,曾经令我们瞠目结舌。 这个16岁的花季少女,生活竟然完全不能自理。不会穿衣服,不会剪指甲,连吃饭都要保姆喂……


        什么是过度养育?

         一是说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孩子跟同伴出了问题,家长马上冲上去替孩子解决,对孩子过度的帮助,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让孩子做,全部代劳,这一点在隔代抚养的家庭尤其普遍。

        二是代替孩子做决定,孩子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是自己说了算,认为自己做的决定才是对孩子好的。

         过度养育的方式非常普遍,但是这些行为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什么呢?是你自己保护不了自己,你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你也做不好决定,它其实是一种不断的削弱孩子能力的养育方式。


        过度养育孩子会出现哪些成长问题?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2年就发表过一个研究,他们统计了四岁的孩子的各种状况,然后到了五年之后呢,再来看哪些孩子容易出现焦虑症。

         结果发现,如果是妈妈在孩子四岁的时候还在过度养育,那么,孩子在九岁的时候就会更容易出现焦虑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焦虑呢?是因为孩子在独立做事情的过程中,它会产生一种自我效能感,我能自己穿衣服了,我好厉害!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我自己解决了,我好棒!这样孩子就会对生活有掌控感,对自己有信心。

        但是被过度养育的孩子呢,就被剥夺了这些积累自我效能感的机会,他们没有这些成功的体验,因为所有的事情都被家长包办了,他们的内心很虚弱,对自己没信心,也会非常的依赖,这样其实是一种双输的局面,家长很累,孩子也痛苦。

        所以不管多爱孩子,都要稍微退后一些,尽可能多给孩子一些试错的空间,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事情。

        即使孩子求助,也要让孩子在求助之前自己先想想办法,这样孩子会在温和的挫折中慢慢的发展出自己的能力,孩子会越来越自信,家长也会更轻松。


        泰戈尔曾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你,又给你以光辉灿烂的自由。”

        父母对孩子的爱,理应如此。 我们要给予孩子满满的爱,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离开。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能真正成长为一只只巨鹰,驰骋沙场,无所畏惧,义无反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