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三步法

批改四年级学生的习作时,常遇这样的窘境:孩子们笔下的文字总像“没长开的小苗”,干瘦单薄。写“月亮”只说“月亮很圆”,写“春天”只道“春天很美”,满纸直白的表述,少了几分文字该有的鲜活意趣。

直到那日教孩子们描写事物,我试着用“找伙伴、穿彩衣、施魔法”的三步法,竟意外推开了他们写作世界的新窗。

那堂课的主题是描写“野花”。起初,孩子们的句子依旧直白:“野花很好看”“野花有红色的、黄色的”。

我没有急于纠正,而是笑着抛出第一个问题:“同学们,野花在田野里,不会孤单地开着吧?它身边会有哪些小伙伴呢?”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小手纷纷举起,一个个答案跃然黑板:草地、春风、蜜蜂、蝴蝶、太阳、云朵。这便是第一步“找伙伴”,让孤立的事物走进具体的场景,文字的骨架就此搭建。

紧接着是第二步“穿彩衣”。我指着黑板上的“草地”问:“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绿油油的!”“像地毯一样的!”孩子们的想象被点燃,原本单调的词语渐渐丰满:“柔软的草地”“暖洋洋的太阳”“轻盈的蝴蝶”“带着甜味的风”。看着黑板上被修饰得生动起来的词语,孩子们眼中满是新奇——原来普通的事物,添上形容词便有了不一样的模样。

最关键的第三步,是为文字“施魔法”。我引导他们试着把句子变得更有趣:“风拂过野花,能怎么说?”有孩子小声说:“风在吹野花。”我启发道:“能不能让风像人一样做事?”

片刻沉默后,一个声音响起:“春风提着裙摆走过,偷偷碰了碰野花的花瓣。”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掌声。顺着这个思路,更多灵动的句子涌现:“蜜蜂穿着黄黑相间的外套,在野花间忙碌地采蜜,像个勤劳的小园丁”“野花仰着小脸,把太阳洒下的金光,织成了身上鲜艳的裙摆”“蝴蝶扇动着彩色的翅膀,在花丛中跳着舞,像是在和野花说悄悄话”。

当孩子们将这些元素串联成文,原本两字的“野花”,竟长成了一段满是画面感的文字。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孩子并非缺乏写作天赋,只是需要一把打开想象的钥匙。

“找伙伴”教会他们构建场景,“穿彩衣”让他们学会细致观察,“施魔法”则唤醒了他们的诗意表达。写作本不该是枯燥的任务,当我们用趣味的方式,引导孩子发现文字的温度与魔力,他们笔下的世界,自会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往后的课堂上,这三步法成了孩子们的“写作法宝”。从“落叶”到“小雨”,从“书包”到“校园”,那些曾让他们犯难的描写,渐渐变得鲜活起来。

原来,点亮写作的从来不是复杂的技巧,而是让孩子学会用眼睛发现细节,用心灵感受美好,再用文字,为平凡的事物施上一支名为“热爱”的魔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