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杠精的那篇文章里,大家应该还记得”我执“这个词。当时没有深入去讲,今天我继续借这个词来说出一个真相:镜子里的那个人,其实根本不是你。
嘘……也就因为你们长得好看又有品味,换做一般人我真不告诉他。
如果你能穿透镜面,走进镜中,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
又到了我们的小剧场时间,
请自备瓜子矿泉水小板凳。
Scene1
金 扁 担
村里有个李大锤,
每天都要挑水吃,
有一天他突然想知道,
皇帝是用什么挑水吃的呢?
这时候迎面走过来一个挑粪的,
原来是同村的王二狗。
二狗问大锤:
嘿,老李,寻思啥呢?
大锤问他:
你说,
皇帝都用什么挑水呢?
二狗“切”了一声:
你是不是傻?!
皇帝挑水当然用金扁担!
大锤一拍脑袋:
对呀!我这脑子真够笨的!
皇帝的扁担肯定是金的。
二狗目中露出智慧的光芒:
那当然了,还有啊,
皇帝挑水用金扁担,
挑粪就得用银扁担,
挑水、挑粪不能弄混了!
大锤连连附和:
对对对,你可真是能耐,
怎么啥都明白!
二狗挺起了胸膛,
觉得自己的形象又高大了许多
……
问:皇帝挑水用什么扁担?
聪明的人笑了:皇帝根本就不需要自己挑水或挑粪,这个选择题是伪命题!
这个故事的原版出自鲁迅先生,虽然大部分人拿来当笑话听。
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越是浅显的道理,我们越容易被套进去。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到已有意识形态的局限。
就是“我以为我知道”。
“我知道”这三个字,“知道”是基于“我”的经验来做出判断。二狗单单从“我”的狭隘经验出发去揣测皇帝,永远也无法跳出“扁担”思维。
这个时候就要先把“我”放在一边,从第三方视角去看问题全局,才能激发出新的认知。
Scene2
所 知 障
自强哥看了一本书,
看完之后觉得这是本好书,
完全符合他的品味。
然后他把书放到了书架上,
扫了一眼,深感欣慰:
书架上都是自己喜欢的书。
问:自强哥的书给他带来了什么?
这里要告诉你一个扎心的事实:
这些书给他带来的
可能只有一时的快乐
所以当你在看书的时候,
你 在 看 什 么 ?
你看了一本书,
觉得收获良多,
作者讲的好象很有道理。
现在仔细回想一下,
你之所以选择这本书,
并能够坚持把它读完,
大概率是因为:
这本书的价值观
跟你已有的价值观
是契 合 的
而你所认同的那些道理
本身就存在于你的已有价值观
和潜意识认知里
看这本书的主要作用
只是强化了你的已有认知
并没有使你学习真正新的东西
你只是想要待在认知的舒适区
享受被认同的快感
而那些读起来让你觉得费劲
或者是不舒服读不下去的书
也未必都是垃圾
多半是因为那些内容
要么超出了你的认知范围
要么违背了你的价值体系
使你本能的抗拒
这里存在着一个学习陷阱:
就是你以为你在学习
其实你只是在加持自我存在感
佛语中有个词,叫做:
所 知 障
即你的已有价值观和认知系统
会阻碍你去学习接受新的东西
你的所有思维和行为习惯
都会顺着这个惯性运作
这就导致:
我们好像每天都在充实自己
却依然还是原来那个平凡的样子
没有任何突破性的改变
如果想要提升自己
打造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就要逼着自己去接触新的东西
我们经常说“远离舒适区”
其实不仅仅指工作
更重要的在于灵性的成长
在你收起“我 执”之伞后
才能通透的去感知这个世界
Scene 3
照 镜 子
翠芬早上化完妆照镜子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越看越满意
……
翠芬被同事抓拍了一张照片
照片中她面容有些扭曲
越看越生气
……
翠芬晚上卸了妆照镜子
镜子里的人穿着睡衣
她脸色苍白面无表情
越看越陌生
……
问:翠芬到底长相如何?
这里有两个现象
第一:
90%的人都认为
自己的长相在人群里算中上水平
第二:
90%的人都认为
镜子里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但是有一个事实是:
我们永远也无法亲眼看到
自己的真实样貌
Why?
因为无论是通过镜子还是相机镜头
中间都有一个第三方媒介
这个媒介帮助你去认识自己
同时也阻碍你去认清自己
“镜子”,是对自我的认知
无论你是自信还是自卑
都掺杂了意识的主观臆测
“相机”,是他人对你的看法
无论他们称赞或是诋毁
也都掺杂了价值观的偏见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想法
妄断自己
揣测别人
而事实上如果你能
穿透镜面,走进镜中
你会发现
那里什么都没有
镜子里的人根本不是你
相机里的人也不是你
当你去看这个世界的时候
要用觉,而不是眼睛
你是自由的意识
而不仅仅是那个身体
破除我执
也并非是看不到镜像
而是能对镜中影像
一笑而过
所谓世界,风雨流转,静听花开
打坐、站桩、冥想、觉知当下
学会更好的拥抱生活和自己